希紋
3 week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3ZDOGOWtqjd2jLtSuao1sl.png

前一篇是藉由薑餅人魔女之城來分享有印象的抽卡方式,這篇就來說說我流歸類的二次元抽卡的保底方式。由於每款遊戲都有自己的課金謎語,所以這邊統一為「藍鑽=免費獲得的抽卡石」、「紅鑽=付費獲得的抽卡石」。說到抽卡就屬10連抽的轉蛋啦!這算是最經典的抽卡方式,比起稀奇古怪或是艦C式抽卡來說,算是最中規中矩的安全牌,保底的方式也有「些微」的差異。

因為會綜合自己玩過的幾款中國產遊戲做回想與分類,就警告一下會摻有低賤的垃圾東西,所以可信度是「低賤的垃圾」等級,所以我就是「低賤的垃圾」。

<Start>
希紋
3 weeks ago
(1)愛抽趕快抽,不抽給我滾:截至目前為止大部分日本產或對標日系都會選擇的抽卡模式,跟育成系統的掛勾度算最低,多抽的提升體驗是一致,抽取難度普遍很高,不過因為消保鐵拳砸過,保底目前座落在200抽附近(活比較久的大約在300抽)。一般向沒有分紅藍鑽的池,而R-18的會分池抽,要注意藍鑽池可以吃紅鑽,會因為UI顯示是將紅藍鑽加起來而不小心虧了紅鑽。
希紋
3 weeks ago
(2)師傅引進門,修行看個人:韓國出產都會採用的方式,目前還未看過有非韓國的選用此種方式。特色為送很大的藍鑽(跟在遊戲中的付出有對價),有的會以送抽券替代藍鑽來控制有效期限與能抽取卡池(大概是默認身為貨幣的鑽石不能有時效性,不過DMM的紅鑽就有時效...),目的是為了讓玩家能容易入手第一隻以提升黏著性,抽卡遊戲改變遊戲體驗多半就是靠新商品,沒抽到就等於沒改版的情況很多。保底抽數和(1)差不多但多了「跨池保底」機制,將抽取點數獨立拉出來當成一個資源使用。因此育成天花板非常高,多抽的誘因多半在玩家之間的比較,或是其他獎勵機制。
希紋
3 weeks ago
(3)米式抽卡:由米哈游的原神開創出來的抽卡模式,在那之後的中國手遊多少都能看到採用這種方式,(在那之前還是VIP滿天飛的說)特色為「提升多抽的體驗為核心」,基本上就是融入了上述的「優點」再得出自己的撈錢心法。池子只能用抽券抽,轉換抽券的模式為單一的「紅鑽->藍鑽->抽券」,多抽不只是數值提升還會改變機體機制(即抽卡為育成系統的一部份),保底抽數其實也差不多在200抽(魔性數字),但是抽到半數會有一次50%保底讓抽取期望值壓低到150抽左右。所以會聽到專有術語0+1~6+5的討論。
立即下載
希紋
3 weeks ago
大致上是這樣,「集章拉力」不太算是特色,比較像是保底路上給的補償機制,拿掉也不會影響育成系統的設計。(1)就是發展最早且花樣最少的經典款,如果想玩「圖鑑蒐集」的話,大概就是(2)最為合適吧,考慮要「戰鬥」的話應該會很辛苦就是......

米式抽卡則是在中國製手遊普遍襲來時終究會面對,大概是國情因素(內卷)要玩到比較不一樣的遊戲性多少都會接觸到中國製手遊(然後成為低賤的垃圾),說穿了流行的手遊就是服務型遊戲,而服務型遊戲就是一種社交軟體,還是量力而為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