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筆記

《設計的心理學》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討論很多日常看得見的設計原理,很好看!
latest #10
掰噗~ says
1 months ago
原來如此 (p-wink)
是唐納諾曼的著作,人因工程重要的學者,看的版本是2014出的再版。
撇除理論有很多很有同感的舉例,說明也很清楚,不愧是教科書等級的設計推薦書籍
柳玥✨修身養性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日常事物的精神病理學
-Norman door
-人本設計HCD的重要性
-互動基本原則:
1.預設用途affordance 、易視性visibility ,如透明玻璃→觀察
2.指意signifiers :提示預設用途的要素,如門上的「推」字,書籤提供了閱讀進度(還剩多少頁&看到哪一頁)
立即下載
3.使用侷限constraints
-物理:形狀、先後次序
-文化:讓座給強壯的人,背對電梯門口
-意義:極限運動
-邏輯:重新組裝但多了一個螺絲
4.對應性mapping
5.回饋feedback :一直按電梯按鈕
6.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看了會知道怎麼運用物品的概念,如剪刀
日常行動的心理學
-人如何做事:執行障礙(用指意等解決)跟評估障礙(需要回饋)
-行動七階段:目標→計畫→制定→執行→感知(了解狀態)→解釋→比較(跟目標差距)→ →目標
-重點是要分析根本原因,可能會有更簡單的解決辦法
-情感(反思)跟認知都是重要的,會影響對設計的看法
-panic bar安全把手向外推符合人下意識的反應
-learned helplessness 習得的無助,例如數學
-IDEO: Fail early, fail fast.
-人為過失是設計不良
腦內外的知識
-不精確的知識可以導致精確的行為:高度精確沒有必要性、到處都有使用侷限,例如使用一分錢,卻無法辨認出具體硬幣的樣子
-知識的分類:陳述性知識(關於事實跟規則)、程序性記憶(例如熟練地彈鋼琴)
-密碼的設計:指紋+密碼
-外界的知識:例如提醒自己用的便條紙,在外界可觀察出的東西,比較→乘除:短期記憶/手寫
-設計要循著有意義的結構,例如打左轉燈左轉
-現實世界只要擁有近似模型就足夠了,例如華攝氏溫度的轉換,正確公式→攝氏=(華氏-32)x5/9,簡化→ 攝氏=(華氏-30)/2
-文化影響的設計,時間向左還向右
知道該做什麼:侷限、可發現性、回饋
1.強制性機能
-互鎖:有對應關係的順序操作,如先踩剎車才能發動
-鎖入:限制單一的程式才能開啟
-對外封鎖:滅火器插銷
2.聲音指意:電動車的聲音
避免錯誤的應對方法
-社會壓力
-核對表/重複確認
-瑞士乳酪模型:錯誤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
-侷限
-錯誤的保留空間:還原
-將操作所需知識放在環境裡
柳玥✨修身養性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設計歷程:瀑布模型vs敏捷開發
設計思維:標準化(統一標準)、複雜化(尺寸不同)、包容性設計(手機字體放大)
故意的困難:安全門的設計、分段執行
柳玥✨修身養性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喜歡研究大家的設計&想知道怎麼樣可以讓日常生活更流暢(?)都很適合看的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