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哩東 分享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内捲 #支語 #語言學
https://images.plurk.com/6E4FfRQIaTzyNUBSFhV4KV.png
(擷圖未完請參閱連結)Facebook
latest #47
咖哩東
1 months ago
咖哩東
1 months ago
就算厭中如我也同意某些對岸發明的詞彙響亮又生動,而且台灣現有的詞彙無法完全取代,可以作為語言的演化引進使用。
蟻吉🦍 🌼
1 months ago
中國那邊的確有很多好用的詞
立即下載
咖哩東
1 months ago
像 質量 估計 那種會有衝突的當然也不該學就是了。
咖哩東
1 months ago
內鬼+煙卷=内捲(誤)
蟻吉🦍 🌼
1 months ago
估計我覺得也沒關係啊,念起來滿順的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有些用語不適合中國以外的地方(只有在中國那樣的社會環境才會產生、成立的事物現象),臺灣挪用沒有弄清楚本來的意思,用久反而變成習慣,產生與本來不同的意思
像臺灣沒有真正的青年北漂問題(中國人跨省分遷徙會有很多臺灣想像不到的問題,臺灣不會發生他們所說的「北漂」產生的各種問題)
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小區等術語也是
BGs
1 months ago
哈密瓜本來的意思是哈密地區(中國新疆)出產的幾種洋香瓜品種,在臺灣變成對網紋洋香瓜的俗稱
估計原來就有了吧,不是什麼新詞,還是對面又有新用法了?
Vohumanah
1 months ago
像是舔狗、海王、魚塘等等詞彙,也是因為中國男女數量造成的相對態度落差而產生的。
蟻吉🦍 🌼
1 months ago
這篇吧學生寫「估計」遭糾正!醫再列「3常見中國用語」全場怒了可是我總覺得小時候看的武俠小說也這樣用過,有人快死的時候「估計是不行了」之類的
BGs
1 months ago
Facebookhttps://images.plurk.com/3ovvq9wlfBV715AoEctuv2.png
對無關量化行為的估計(猜測、推測)
Vohumanah
1 months ago
當然這些情況在其他國家多少可見,但沒頻繁到會造出一個用法來敘述。
BGs
1 months ago
我估計這數量是無法估計的(
fhrop450215
1 months ago
估計在台灣原生的用法是對數量、數字的判斷,但中國把所有猜想、推測、研判這類的概念都灌到估計去了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也有用文化語感來解析的
「說恐怕東西是不能用了聽起來就是沒有狼性,估計的話就會顯示自己很有主動權」

Facebookhttps://images.plurk.com/6km1rCw0a5HjGU4OuQWdNn.png

Facebookhttps://images.plurk.com/7zdohyGLazMTDsH0JVGBvg.png
Vohumanah
1 months ago
估計估計估計(搔癢)。
我剛剛也在看到這新聞,還有延伸的專家解釋,想說到底問題在哪,原來都沒說到重點
胖 達
1 months ago
怕的是相近詞有些人分不清楚,比如最近我就看到親戚念高中的小孩,拿質量去替代質感來行文,當下都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才不會被嫌煩
蟻吉🦍 🌼
1 months ago
可是,「估計」跟「大概」語感不大一樣,評估考量的感覺比較重,我覺得無法完全互換。上面有人說把估計當猜測或推測用,但是說「猜測是不行了」感覺又怪怪的
語言本身就是文化載體
要理解語言本身不可避免被文化浸染
.
無法理解"內捲"的意義 本身可能是一種保護
當越是理解離同化也不遠了
用什麼估計,”應該“不會用逆,學什麼癌細胞語,狼性也是癌細胞用語
毛利@厭世探偵事務所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這就是一個對但不常用的用法, 因為口語上用「我看」來取代我估計我推測我覺得更常見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不是個用來支持「臺灣過去有沒有這種用法」的好資料,因為它每年會改,也會把社會大眾這幾年用習慣的、新創的解釋加進去(然後沒有修訂沿革可以給你查是哪一年加的)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最理想的是翻出實體的各年出版國語日報辭典來舉證「以前哪一年教育部出的辭典就已經有這個解釋」
蟻吉🦍 🌼
1 months ago
1. 我確定我小時候看過
2. 我覺得討論估計到底是不是中國用語,就是噗首所說的內捲
BGs
1 months ago
實證「內捲」一詞如何在臺灣被亂解釋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剛才突然收到奇怪的電波,去查了一下發現記錯了
原文「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我還以為是「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估計孔乙己的確死了。」
咖哩東
1 months ago
語言就是個曖昧的東西啊
Vohumanah
1 months ago
讓人受盡委屈。
找不到支語的證據~~~(接著唱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bernardily - 2013年 東采出版 實用國語筆順字典 2015年 世一出版 新編辭海 20...臨時跑圖書館翻的,「估計」出現「推測」的解釋估計是在2015年-2016年期間加入臺灣的字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則是 2021年更新的版本

更早之前的字典看有沒有人要補充了
Persha
1 months ago
不就內耗
咪咪教教宗
1 months ago
>>就算厭中如我也同意某些對岸發明的詞彙響亮又生動,而且台灣現有的詞彙無法完全取代,可以作為語言的演化引進使用。

畢竟比起人類惡,我們終究比不過人家煉蠱幾個世紀的王者。
估計在台灣是同意複詞 具有"計"的意義在
中國的用法只有"估"
要爭執原生中文有沒有推測的意義那多半是有
但中華民國台灣的國語就沒這個用法了
再進口的詞義還是進口的啊
壹枚金幣
1 months ago
這種語感的”估計”包含太多東西了
我認為、我感覺、我猜測、我推測、我想、恐怕、似乎、好像、大概...之類的
中國人應該是很喜歡這種可以拿來套很多東西的詞
像是上面講的”質量”
明明就有更精確準確的用詞不用,通通用”質量”來稱呼
sss1746: 啊不就1984的新語
Terri
1 months ago
Antzzz: 印象中,小時候的武俠小說作者們,都是有受到金庸武俠小說影響。
而金庸武俠小說 (包含角色間的對話)是中國大陸中文&香港中文的混合,跟台灣中文蠻不同的。
Terri
1 months ago
照片裡是家裡還留著的,小時候的字典,民國七十幾年出版。

「估 」唸作「ㄍㄨ」的時候:
1) 論價。例如「估價錢」
2) 計算,料量。例如「估量」

https://images.plurk.com/49XhYwPzmPeANxQwGmlGdX.jpg
https://images.plurk.com/3f14WH38Rpnr7uwbTvEhjv.jpg
https://images.plurk.com/3RPcRyFInpurDbig1It8RC.jpg
蟻吉🦍 🌼
1 months ago
既然這麼多人都這樣認為的話,那應該是我記錯了
感謝指教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追加1996年 世一出版的《新編辭彙》https://images.plurk.com/6cVaEgLr5v47WDSvC0aq2z.jpg
估計:測算數目

是說反而「估量」在舊字典就已經有推測(推料事物)的意思
我估量也可能是後來估計和估量混用(計算、測量),所以估計也有了推測、感覺、認為的意思
Terri
1 months ago
bernardily: 不過「估量」在更久之前的舊字典,我上面貼的 1988 出版的 《國語日報字典》,只有 「計算、料量」的意思。

就是,當時「估量」雖然有推測的意思,但是,是指「數字、數目、數量 的推測」。
BGs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再繼續推敲的話,或許從計和量的字意還能分到更細
直觀可以看出數字或四則運算出數字的才能計
用度量衡測量出數字或無法數值化的相對程度則是量

估計有兩百人到場
估量至明天清晨,降雨量會到達80毫米

實際上現在口語、日常在用的時候不會考慮這麼細就是了,估量比較少聽到,同樣的意思也會說估計
(古典文學中,估量有更多不是上面那樣解釋的用法)
Terri
1 months ago
我覺得還有一件有趣的現象,就是跟其他事情一起看,會發現:

1988 台灣出版的字典,「估」的意思,都是「跟數字有關聯」

1990年代,中國開放外資,台商開始西進中國

1996 台灣出版的字典,「估」的意思,出現了「數字的關聯性被去掉」

(古典文學是另外一個議題了。 因為古典文學裡,有太多字詞的意思,跟現在的中文不一樣~ )
Persha
1 months ago
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