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22
掰噗~
4 weeks ago
你說了算~
立即下載
啾太(≧ロ≦)σ
4 weeks ago @Edit 4 weeks ago
偶爾會想,現在的焦慮比生小孩前好很多,是不是因為育兒讓我回家就遠離手機有關呢(亂說。
之前在育兒群組推這本書,當時還開玩笑說啊可能要小孩上大學再看,現在想想不對應該早點讀才是......
啊突然想到正午惡魔躺在書櫃好幾年了......
啾太(≧ロ≦)σ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k05BDASOWcU7RyGzspj36.jpg https://images.plurk.com/7GnlYLa7Hng3K9aMDgWjUX.jpg https://images.plurk.com/4ypv1oslo4JmJQgcY0PDbY.jpg https://images.plurk.com/2Zk4iSvqWkzRUmRz8C67Qg.jpg https://images.plurk.com/4tpdk252mSuY0Z7n6u1snn.jpg https://images.plurk.com/62prJK9oeZrkYThCQu2Zbe.jpg
_(:3 ㄥ)_ 柳
3 weeks ago
看到1979年評估孩子是否可以上小學的項目中有一項會讓現代家長被逮捕就笑了XD 的確現代社會風氣下若是看到沒大人陪伴的幼兒會覺得不正常,但是書中說的要讓孩子自己冒險以利發展心智我也滿認可的
loesoo: 我回想以前第一次脫離父母掌握獨自出門的那種心情,真的很開心XD
https://images.plurk.com/4HCEb0S8GCpInSg3oSL2w9.png 給自己一點鼓勵
LODIKA
3 weeks ago
我非常認同女性的焦慮遠比男性高的部分耶,抱歉我真的覺得男女有別因為男性之間的衝突如書中所說都是面對面爆發跟解決的,要嘛開嗆要嘛開打,結束就沒事。但女性的攻擊性的確圍繞在「關係毀滅」,通俗點就是社會性死亡跟破壞、排擠。因此同儕效應對女性的影響非常大,看《東京女子圖鑑》就很有感,至少劇中女性一輩子都在跟周圍攀比與焦慮。
LODIKA
3 weeks ago
而當一段關係中有一端焦慮時,另一端就必須擔任解決跟安撫的角色,如果無法解決就是焦慮端必須自我成長解決自己的焦慮,而的確女性是比較未雨綢繆的,女性對於生存危機很敏感,這可能是一種生存策略,男性如果沒有特別提醒或是天生敏感,通常是很鈍感疏於改變的,但是會因應伴侶的焦慮做出改變(解決方案),或許我們可以說這個世界的進化其實是女性促成的吧(超離題)。
啾太(≧ロ≦)σ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LODIKA: 前一本《重啟人生》中有提到,中年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快發展家庭外的心理支持社群,不知道有沒有關聯XD,但單看大統計數據這種趨勢性滿有意思的。焦慮的部分玻璃心最後有特別一篇講CBT的使用方式,很神奇的地方,跟我之前讀《創造快樂大腦》中每個章節提到的覺察方式幾乎一樣,其實創造快樂大腦就是一本教導CBT的書了(p-goodluck)
說點沒關係的,我不是生養龍鳳胎嗎?他們兩個個性上的展現差異非常有意思,我跟先生最近真的討論滿多的,不知道到底是否跟性別上的基因設定有關感覺太性別刻板了我懂,但就是個經驗談。然後你的最後一句話滿跳tone的哈哈哈
https://images.plurk.com/2QC9y884OhV8YoMFGSlgwf.jpg 是說我下一本要看什麼
LODIKA
3 weeks ago
tangerinekoi: 因為想到不變的男性跟善變的女性刻板印象吧(誤),變化帶來進化
其實刻板印象也沒什麼問題,有察覺到再跳出去就好了,坊間也有很多男性成長書籍在告誡要多多變化,因為大部分男性真的很懶還鈍感沒有危機意識,中年危機的處理能力十分低落哈哈哈🤣
LODIKA
3 weeks ago
反脆弱是個我沒接觸過的詞不如就(現在是代讀Order嗎🤣🤣🤣)
好哦沒問題
_(:3 ㄥ)_ 柳
2 weeks ago
tangerinekoi: 竟然有快思慢想,這本有出新譯本嗎XD
沒有,我想挑戰自己(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