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旅人
3 weeks ago
#NoSelfIDTaiwan #跨性別 #口頭變性
【專欄】哈梅恩的吹笛手:當孩子出櫃為跨性別時,父母會遇到什麼?哈梅恩的吹笛手:當孩子出櫃為跨性別時,父母會遇到什麼? | No Self ID Taiwan 反對自我...
父母對孩子的一切了解,都無法觸及孩子的全新跨性別身份的基本事實。
孩子們獲得全新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經歷時,父母卻失去了語言能力。
latest #10
y旅人
3 weeks ago
翻譯來源What Happens to Parents When Kids Come Out as Trans ...日期 / 2023 年 8 月 18 日
作者 / 伊莉莎·蒙德格林 (Eliza Mondegreen)
譯者 / 喵旅人
校對 / 推特迷因

伊莉莎·蒙德格林 (Eliza Mondegreen) 是一名研究性別認同的研究生,她專注於探索線上跨性別社群並了解臨床醫療中的「性別肯認護理」模式背後的理念。她經營名為 「性別認同:已被駭」(gender:hacked) 的 Substack 部落格,同時也在英國媒體 UnHerd、Fairer Disputations 等發表文章。
y旅人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譯註
性別肯認護理 (gender affirming care) 中的性別 (gender) 實為跨運概念的性別認同 (gender idenity)。對處於性別困惑的孩童,現多國健康當局與醫護專業人員已質疑此類療程的效用與益處,並改為優先採取心理治療為主的探索與支持療法。
關於性別肯認模式的盲點,詳見 No Self-ID Taiwan 翻譯文章:我本來會成為一個「跨性別孩子」——停止將非典型性別氣質醫療化 | No Self ID Taiwan 反...
---
y旅人
3 weeks ago
我第一次聽到一位家長講述她的孩子出櫃為跨性別的故事時,聽起來就像是個關於個人不幸遭遇的離奇故事,其中充滿了童話裡常見的那種不合比例的悲慘。然後我聽到了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又一個、再一個。這些故事漸漸聽起來不像透過傳話遊戲傳過來的扭曲童話故事,而更像是某種流行病:你遇到的第一個案例聽起來很神秘,症狀令人費解。但你遇到下一個病例卻詭異地與之相仿。
立即下載
y旅人
3 weeks ago
當你持續觀察下去,一個模式就浮現了。

或許我一開始的比喻就是正確的:有一天,吹笛手穿過小鎮,所有的孩子都消失了。
y旅人
3 weeks ago
我逐漸意識到,當一個人開始變性時,他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會被重新分配為輔助角色。他們受到單一標準所評判:你對你所愛之人的新身份有多肯認?你改變稱呼與改寫記憶的速度有多快?
y旅人
3 weeks ago
這個人生劇本的改變對於父母而言最具戲劇性,因為他們做什麼都會是錯的。他們被指責忽略有關孩子真實身份的最基本事實:你的孩子是男孩而不是女孩,或者你的孩子是女孩而不是男孩。

如果這場跨性別身份揭露來得出乎意料──例如孩子已经在學校出櫃之後父母才知道──那就意味著孩子絕對不夠信任父母,才沒有先跟他們分享這個消息。
y旅人
3 weeks ago
父母對孩子的一切了解,都無法觸及孩子的全新跨性別身份的基本事實。孩子們獲得全新的語言來描述他們的經歷時,父母卻失去了語言能力。
他們不確定自己還能說什麼,因此他們三緘其口、忍氣吞聲。
y旅人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不知情的父母會到處踩地雷,因為他們孩子的期望來自一個非常不同的世界 (觀)。
在網路上,如果你更改使用者名稱或頭像,就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全新的人。但在家裡,你有個用了一生的名字。你有看著你的親人,但他們看不到你想讓他們看到的東西。你希望他們祝賀你,但他們只是擔心地看著你。
在網路上,你可以靜音、封鎖、檢舉。那個冒犯你的帳號會消失,這種眼不見為淨能很快地讓你平復心情並忘掉不愉快的經驗。但在現實中,斷絕與人的關係意味著你得讓他人心碎和在餐桌上獨自吃飯。
y旅人
3 weeks ago
如果父母在使用性別代名詞與新名字上磕磕絆絆、要求時間來調適、在同意荷爾蒙和手術干預時有所猶豫、表現出保留態度或是表示懷疑,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完全逐出孩子的生活之外。
當我動筆寫一些有關性別認同的文章時,我開始收到父母的來信。每一位和我談過的家長都害怕失去自己的孩子──他們害怕自己的小孩自殺、疏遠他們或是與無法和他們互相理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