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y指日可待 says
4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燕食記燕食記 - 葛亮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本來以為講的是廚師的故事,原來是大時代的故事。以為是大時代的故事,講的其實還是食物的故事⋯

好好看、也好好吃的樣子⋯也太會寫了!

不過裡面的人高來高去,每個人都有故事的樣子。

吃個岩鹽就激發體內毒性,月餅裡面還放紙條,這是朱元璋傳奇嗎⋯

(心得下收)
latest #14
songyunsings
4 weeks ago
我覺得他是很會寫,可是情節有些濫情XD
Flora
3 weeks ago
這個感覺有趣
Jeany指日可待 says
3 weeks ago
songyunsings: 是,還蠻好看的,但的確蠻濫情的。現在看到菜刀畫了一下就破傷風了⋯
立即下載
songyunsings
3 weeks ago
朋友上次在墨爾本比較接近市中心的圖書館裡看到《燕食記》的實體書(台版),我有點嚇到。
Jeany指日可待 says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songyunsings: 為什麼會嚇到⋯?
有這本書應該是有人推薦圖書館就會進書吧?
songyunsings
3 weeks ago
jeanylin: 哪一點為什麼?為什麼有這本書還是為什麼嚇到?
Wanderlust
3 weeks ago
我比較喜歡他寫短篇,這篇我還沒讀完但是前一個北鳶我也覺得普
Jeany指日可待 says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好的!看完了!

我覺得還是蠻好看的啦,但這對師徒的命是不是也太苦情了一點。

食物寫的倒真是好吃的感覺,還好我沒那麼愛吃粵菜和滬菜,所以雖然覺得看起來好吃但倒也不至於太饞。畢竟這兩地的菜多勾芡,澱粉糖分都不少,要真的看了饞了就馬上去吃上幾道,血糖肯定是要飆高的🙏
songyunsings
3 weeks ago
應該是因為我覺得那邊華人不算很多吧?華人區不在那一區。而且我在圖書館偶爾看到中文書都是簡體的。
Jeany指日可待 says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songyunsings: 原來如此!
我以為墨爾本華人不少!
不過話說我們附近的圖書館,中文書大部分是繁體的!不知道是不是老僑讀繁體,久了就約定成俗了。雖然台灣人不少,但中國人更多,所以這一點我也覺得滿有趣的。
而且因為圖書館還和 HyRead 簽約,所以我現在都看電子書了。
songyunsings
3 weeks ago
墨爾本華人是不少(當然不比雪梨多),不過比較集中在東南區跟Boxhill,市中心也是有華人但是市中心什麼人都有。我不知道市中心的圖書館是哪些city council共有,或許看轄區其實中文藏書很合理?

我感覺得出來華人近幾年突然增加,弟弟從學校借回來的讀本有不少是融入中國元素的故事,我們這一區雖然沒多少華人,但是超市也是有華人食物,圖書館也有中華文化元素的漫畫。
Jeany指日可待 says
3 weeks ago
songyunsings: 那也是不錯啦!多一點不同國家的認識!
Jeany指日可待 says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隨便記錄一下這本書:

他使用「我」作為第一人稱的敘事者,「訪問」當事人、「查證」當時的新聞,並且寫作者,其中「我」也有和部分相關人物進行互動,並且記述過程和觀察,以「驗證」被訪問者的經驗的敘述是否如實呈現。

其實整個結構和寫作方式,都很像最近採訪報導的紀實文學,比方說和《一個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最大的差別就是,這本書完全是虛構文學⋯。

但其實《一個女性殺人犯的素描》,雖然是紀實,但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被訪問者的自白,而這個自白的部分有有很大部分應該是虛構。

所以我覺得這年頭的虛構/非虛構寫作,真的虛實界線也越來越模糊。假作真時真亦假啊!

@jeanylin - #Jeany讀書 #讀嘛讀嘛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
Jeany指日可待 says
3 weeks ago
總之,這本書主要受訪者有兩個人,榮師父在廣西/廣府的成長和經歷,敘事時間大約是在清末到民初為主,講的故事除了作為背景的當年大時代風雲,主要也旁及太史府為代表的清末上流階級精緻飲食、粵菜及點心。

伍舉則是敘述了大約1940-1960年代的香港,背景大約是香港移民的背景變遷、區域的興衰,除了粵菜和點心之外,也談了上海的本幫菜。

除了情節設計我覺得有點用力過猛之外,整體來說很好看也很好吃。也是蠻開心的閱讀體驗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