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太(≧ロ≦)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murmur一下
latest #11
掰噗~
1 months ago
對呀 我也這麼覺得
最近連續看到好幾篇討論出版業很嚴峻的文,我想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出社會開始就每年都會聽到類似問題,知道現在愈來愈少人讀書買書,空閒時間留給串流社群。
立即下載
啾太(≧ロ≦)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剛剛又看到這篇,心寒的部分大概是偽科學的部分吧。
這部分最有感的大概是育兒群組,我自己看了覺得對育兒有用的書我會推薦,但應該是.......只有一個人讀過,而且她本來就會看書了。其他看到分享的書偶爾會覺得滿好笑的,各種贏在起跑點教出聽話的小孩這類啦到底。
真的只是murmur,想到好幾本很有意義的書,CP值整個突破付出去的錢好幾倍。說到這多少又回到之前提過的,社會氛圍下"贏"的感覺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流量是一切是真理是金科玉律,我先生老是說:有些東西是因為你認為有價值,他才有了價值(其實是想調侃我買的東西),也許真的就是這樣吧但我是不會改變自己的
啾太(≧ロ≦)σ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其實多少有點恐懼以後的世界,書會變成怎樣的存在,我還有辦法用現在的書價入手很有意義的書嗎?出版社不用愛發電了怎麼辦?水管一則影片再怎麼優質也不過就2、300字,書隨便一本可是10幾20萬字的。最近幾年也滿努力讓自己花在社群上的時間大幅下降,心靈變健康了生活也變快樂,可是世界仍舊尚未適應社群爆發。也許我不該想這麼多,電子書櫃內還有500多本書還沒看QQ
LODIKA
1 months ago
其實真的可以學學韓國耶~日本就不用說了我覺得這不是只怪讀者閱讀習慣的問題,我以前也算愛看書的廢青,但的確在這年輕人什麼都想放棄的年代,很多時候下班只有夠黃夠暴力的東西能讓我有動力看下去了,連漫畫都只有鏈鋸人或巨人那種一堆血腥暴力無厘頭的才想追🤣
LODIKA
1 months ago
認識一些出版社編輯,台灣好像連數位轉型都是問題吧⋯⋯也不是數位化就不用成本,感覺台灣很常卡在成本而不去做些對未來有益的事,畢竟我們就是這麼講究CP值的民族嗚嗚嗚😭
LODIKA
1 months ago
然後「贏」的感覺我很有體會,就像以前日本有勝利組這種說法吧,這沒辦法現在網路又太容易跟人比較了,只能說是每個人自己人生的修行
LODIKA: 我現在比較平靜了,可能發文那時不太好就悲觀了些。的確台灣的數位化部分有待加強吧,但大環境賣不起來也是有點哀傷。
贏的部分,可能最致命一擊在於生了小孩,有時候會覺得焦慮使人變得可怕,看到好多光怪陸離的發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