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因為對義大利很有興趣,所以有追阿滴英文頻道正在陸續上片的義大利系列。今天也看到一個有趣的東西,不過和義大利無關,決定寫這噗!
#國語文 #教育 #教學 #錯字 #文字形音義
#小說創作 #文手 #原創
latest #22
Laven
3 weeks ago
建議對義大利或對文字感興趣的人可以先看新影片:走入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斯! 【阿滴歷史】
Laven
3 weeks ago
以下是本噗的主要內容。首先,把影片中的兩句字幕截取出來:
https://images.plurk.com/47KFxquKf4BysSpOgTrYAa.png https://images.plurk.com/1Th44FFZdqVulbNc9rDoUA.png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因為先前職業的關係,我看中文很少會有看不懂的時候,就算新聞裡有文字用錯,我也可以很快在腦內補正,但看到這裡我真的多花三秒才想通。以下一步一步拆給大家看。
立即下載
真。ikki
3 weeks ago
小牒文 是什麼新用法 ?
Laven
3 weeks ago
影片中,阿滴的發音和字幕的「牒文」是一樣的,音同「蝶文」,更容易讓人疑惑,想說是什麼新詞,尤其字好像還很專業。其實根據前後文,阿滴說的「牒文」應該是「軼聞」。
真。ikki
3 weeks ago
音應該是同 "義文" ... 不過口語中,我們真的不會用這個字眼,他應該是沒有順過稿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那麼為什麼最終變成「牒文」了呢?首先,從阿滴的字音也是「蝶文」看來,對「軼聞」這個詞是有印象的。「軼」字因為日常少見少用,幾乎只在課本考卷上出現,常常不容易記得。又因為字形的關係,右邊的「失」比較讓人有印象,會讓人想起常用字裡「跌倒」的「跌」,又會和另一個也幾乎只出現在課本考卷上的字連在一起,那就是「朝代更迭」的「迭」。「更迭」的「迭」和「跌」一樣音同「蝶」,是考試時形音義都很愛考的字,可以說人們對「跌」與「迭」的印象,是有機會把「軼」字給覆蓋掉的。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於是「軼聞」這個詞雖然有意思,意思也被使用者記住了,但是字音卻因為形近而被「跌」或「迭」覆蓋掉,用「蝶」與「文」的音被記憶,使用時,也以「蝶」與「文」的音被說出來。
真。ikki
3 weeks ago
其實我覺得更簡單的說明,應該是 阿滴 的知識有限,他沒有認真備稿 .... 字幕也上的很爛,在口語介紹中,不應該出現太多書面語 寧願用長一點,然後簡單一點的字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把音換成字,是字幕的工作。頻道為「蝶文」這個音上的字幕,又為什麼變成了「牒文」呢?因為字幕製作者的腦中可能並沒有「軼聞」這個詞,即使知道「跌」和「迭」念作「蝶」,也沒有辦法猜到這幾個字中間的關聯。又因為字幕製作者的字詞庫中沒有「軼聞」,所以便根據前後文的小故事,推斷這個讀作「文」的字,應該就是「文」本人,在後面這個字是「文」的前提下,去尋找讀作「蝶」,意思又和文字、記錄相關的字,最後選定了「牒」,於是「牒文」就出現在字幕上了。
Laven
3 weeks ago
有趣的事又來了。辭典上真的有「牒文」這個詞,這可能也是讓字幕製作者最後敲定這個字幕的原因之一。根據辭典,「牒文」的意思是「官府文書」,「牒」常用的意思是「古代用來書寫的小而薄的竹簡或木片」,因為古代不同機關間行文使用需求,也指「官方文書或證件」、更泛指的「各種記錄和文件」,以及「訴訟狀」。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軼聞」的詞義,是「不見於正式記載的雜談瑣聞」,因為「軼」有遺失、散失的意思,而「聞」則指口耳相傳的消息,有道聽塗說、非正式記載之意。又,軼聞因為源於口耳相傳,無法證實,所以也不會用「大」或「小」來形容。經過一連串的誤會與錯置,「軼聞」變成了「牒文」,口耳相傳的雜談趣事竟然變成了有官方意味的文件記錄了。這真是太有趣了,完全是文字和語音的超級比一比!
真。ikki
3 weeks ago
其實我反而覺得 不有趣 ;好好的知識,就被 阿滴 惡搞了
真。ikki
3 weeks ago
小道消息 --> 政府認證
真。ikki
3 weeks ago
阿滴是商人,然後賣假貨(虛假知識)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ikkitoushin: 我反而覺得阿滴並非知識有限。從他能在句子中正確使用這個詞看來,他的腦中有「軼聞」這個詞,也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只是因為語音記錯而說錯。如果真的知識有限,應該連有「軼聞」這個詞都不知道,既不清楚意思,也無法應用,更沒有辦法在腦中錯誤把「軼」和「迭」兩個字因為字形而連在一起。「軼聞」和「更迭」畢竟是比較深難的考試才會遇上的東西,比較像是念過書甚至念過不少書的人會犯的錯誤。
真。ikki
3 weeks ago
我是覺得他要賺錢,然後不認真 帶給錯誤的資訊,這點很爛
真。ikki
3 weeks ago
他的東西哦 真的少看 ....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因為從前的職業,我很習慣遇到有人寫錯字。錯字分很多種。有的情況是完全不知道,亂讀亂記亂猜亂寫,當然寫錯,還可能寫出根本不存在的字。而在知道那個字和詞的情況下,有的是因為字形相似而寫錯,比如把「喝水」寫成「渴水」(喝渴形近);有的是因為字音相同而寫錯,比如「左右逢源」寫成「左右逢原」(源原同音);有的是因為字義相近而寫錯,比如「沉魚落雁」寫成「沉魚落燕」(雁和燕都是鳥類)。嚴格說來,我認為不論是哪一種,日常說錯或寫錯實在不算大不了的事,不至於影響閱讀和理解,只有在乎的人才會在乎,除非運氣不好才會因此被老闆或客戶討厭。畢竟任何人都可能因為各種原因寫錯字,老闆和客戶也會寫錯字,連老師都難保不寫錯字。只是今天影片中看到的錯字錯得很有淵源,一層一層遞進轉變,看起來就像一個精彩的故事前後串聯串得很剛巧,忍不住覺得很有趣。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ikkitoushin: 前面回覆過,我個人認為只有在乎的人會在乎,可能你就是比較在乎的。其實網路影片、報紙新聞很少全然無誤,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完全沒有錯誤的書本我也還不曾見過。認真的觀眾和讀者絕少,我想看過這部影片的人應該沒幾個會認真去查「牒文」的意思,也不會把阿滴在影片中的用法學起來應用。而本來就知道「軼聞」的人,念書時就學會了,也不會因為阿滴的影片反而開始用錯。文字運用很耗費心力,我覺得資源用來關注自身就可以了,如果遇上他人錯誤,只要那不在我的工作職責範圍內,又不是概念錯誤足以影響後世遺臭萬年,似乎不必過於認真。之前也寫過,如果我爛,不關他的事,如果他爛,也不關我的事。這樣想人生會輕鬆很多,也快樂很多!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回過頭來講文字形音義。很多人念書時在這件事上吃過虧,對它們沒有好感。不過我個人建議,如果你有心從事文字創作,在把腦中的故事化為文字以前,對文字形音義、字詞與句法的使用,得具備某種程度以上的正確記憶與理解,至少文字必須達到平順易讀的程度。即使你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創作者,這方面依然可以持續精進。基礎中的基礎是一切的根本,而根本總是越穩固、越深廣就越好。保持你原有文字功力,嘗試向上提升、突破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持續向下紮根。從此你的讀者會非常愛你,你的編輯則會非常感謝你。
Laven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當然,並不是一定要文字水準出眾高超,才能開始寫故事,但是好的文字水準絕對會提高你被看見、被認同的機率。《進擊的巨人》剛出世的時候,曾有不少讀者抱怨作者諫山創畫功很差,認為是因為故事很好才能脫穎而出。由此推論,世界上應該也有文字作品雖然文字水準不高,但依然順利面世。不過我想,諫山創當年投稿的時候,至少要能讓編輯看得懂畫面中哪個部分是人、哪個部分是樹吧?人如果不想進步,什麼都可以是藉口,但是只要你想進步,隨處都是幫助你進步的方法——然而這些全看你了,那畢竟不關我的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