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The Armageddon Rag by George R. R. Martin

我終於,決定來看,並且看完了這本喬治馬丁說導致他後來必須暫停寫作生涯,切換跑道到好萊塢的作品

George RR Martin on His Biggest Failure
#讀嘛讀嘛
latest #25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喬治馬丁早期的作品《Fevre Dream》、《Dying of the Light》都有一種強烈緬懷當年美好的氣氛,《Fevre Dream》講馬許船長的蒸汽船之夢,《Dying of the Light》是有關仍然眷戀著的舊愛,他很常用銳利的現實去對比當年的美好,在讀的時候會覺得:I think he still mourns for those losses......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The Armageddon Rag》也在這個光譜裡面,這是1983年出版的作品,主角是一個參加過1960年代社運,過了一段嬉皮日子的男子Sandy Blair,他的舊報社老闆找他去報導60年代紅極一時的搖滾天團Nazgûl(戒靈)的經紀人被殺死的命案。到了命案現場,Sandy發現這個經紀人的心臟被人挖掉,死法跟戒靈的歌曲<Blood on the Sheet>一模一樣,於是他開始懷疑這項謀殺跟樂團有沒有關聯,並一一走訪樂團成員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戒靈當年會停止活動,是因為在1971年West Mesa的演唱會上,有人射殺了戒靈的主唱,導致一切必須突兀地結束。在Sandy一邊走訪戒靈的成員時,他決定也開車繞過大半個美國,走訪大學跟他一起參加社運,過嬉皮日子卻久未連絡的朋友們。戒靈的職業生涯被一顆子彈暴力的終結了,Sandy他們當年充滿夢想的社運也被粗暴的終結,無論是戒靈的成員,或是他的大學朋友,每個人都過的渾渾噩噩,跟年輕時的狀態截然不同
立即下載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他有一段非常漂亮(但讀起來充滿悲傷)的段落在描述這個事件,充滿了對當年破碎的夢想的哀愁和憤慨1968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 protests - Wikip...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但以我個人的感覺來講,我可能,沒有到太喜歡《The Armageddon Rag》。如果要看喬治馬丁比較早期的作品,我還是比較喜歡《Fevre Dream》或《Dying of the Light》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它還是有很多優點,比如說喬治馬丁有辦法長篇的書寫「音樂」,他可以把音樂的質感用文字寫出來,或者是當他描述失去的、破碎的夢想,困惑迷惘的心靈,這些都非常非常吸引人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先放一下goodreads的reviewThe Armageddon Rag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接下來可能會有劇透)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劇透分隔線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劇透分隔線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劇透分隔線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這個故事的軌跡約略是這樣:
→樂團經紀人謀殺案(非常吸引人的開頭)
→悠緩的公路旅行(步調放慢了,主角走訪樂團成員和大學同學)
→咦?超自然力量展開了!?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我有時候讀小說不會先看書背的大綱,會直接讓故事帶我去它要去的地方,但我真的在看到中間的時候,完全沒有想過他到後面會提超自然力量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除了這個完全出乎意料的轉折之外,好像這個故事有一點點步調上的問題,就是開頭是謎題,所以我會很想跟著解謎,可是公路旅行非常非常的悠緩,而且中間有很多跟主線似乎未必有緊密的連結,但充滿了回憶與憂傷的段落。讀起來非常美麗,也會思索或許這對作者本人是極具意義的,可是,有時候有點突兀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但我覺得這些都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很可惜我在讀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件事,就是,真抱歉,但我好像不大喜歡這個主角(掩面)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這點我真的蠻吃驚的,因為喬治馬丁是我認為很會寫角色的作者,甚至是很會寫群向的作者,但這本的主角讓我實在喜歡不起來,我有點不確定是不是個人偏好的問題。這個主角跟喬治馬丁平時會寫的那種帶著提利昂感(有點信心不足,但是聰明有魅力的人)的主角不大一樣,這個主角……我實在不知道他問題在哪,但到了後面,我越來越不耐煩(好粗暴的心得,真抱歉XDDDDDD)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另外,主角有幾個大學同學,以及所有跟主角上過床的女主角們(對,們)不知道為什麼,讀起來很單薄。因為主角像公路電影一樣走訪這些人,所以每個大學同學只有一個章節去介紹這個人從大學到現在的變化,穿插著很多的回憶,然後他有五個同學(而且別忘了,同時,還有一堆樂團成員在出場),所以整段公路電影讀下來,讀者會一口氣看十個新角色,有些角色就會比較突出,但有些角色似乎面目模糊,不過他們全部都遇上了中年危機,覺得生活跟想像的不一樣,可是有些人的篇幅不夠長所以我在乎不起來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可是就算是這樣,喬治馬丁的文筆是非常好的,他的作品讀起來很順,又很有畫面感,而且這些段落中間還是會有明確的亮點,可以牽動讀者的情緒,所以我幾乎沒有什麼跳躍的閱讀(有時候不耐煩會跳很快,但這篇我幾乎沒有跳)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但讀到最後的時候,當故事告訴我有超自然力量介入,我就放棄了邏輯推理,呈現一個好吧你說了算的狀態。雖然文字很美麗,但真的有一點亂。而且,還有一個令我非常介意的女子角色,我很不喜歡他的處理(但太牽扯到劇透我就不提了)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我讀完之後只覺得:我想倒在床上,啊,啊啊,這個書,有點怪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有很多亮點,如果想了解60年代或感受搖滾樂的魅力還是值得一讀,可是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不過又說回來,我不覺得是個失敗的作品。喬治馬丁說他必須暫停寫作生涯,切換跑道到好萊塢,那是因為出版商給了他一個很大的advance,而且因為這本書引用了很多歌曲的歌詞,那些歌詞可能也有付權利金,想必是一筆不小的錢。這本書的評價高,但賣得不好,導致後來書商不大願意簽他寫新書,他才去好萊塢當編劇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喬治馬丁每次提到這本書(像噗首的影片裡說的那樣)他就會跟大家說,寫作就是賭博。有時候你擲出骰子,但就是沒有贏,你不可能一直贏。事情就是這樣。我覺得大大說的非常真實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如果是馬丁大大早期作品的話,我果然還是喜歡:《Fevre Dream》>《Dying of the Light》>《The Armageddon Rag》
貓靴貓三郎
1 months ago
但他總是說,《The Armageddon Rag》是他的第四本書,我不確定我是少讀了哪一本,因為他指的應該不是短篇小說/短篇小說集,難道他是指有點繪本性質的《The Ice Dragon》嗎?還是指跟Lisa Tuttle合寫的《Windhaven》?我有點好奇,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知道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