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plurk.com/5rk8WJhyByG7fbRUbJkHaF.jpg https://images.plurk.com/1Dj3RTxT72aXqIzkYwaoBP.jpg https://images.plurk.com/7wSBOnzrjyVr9gCraKUFqR.jpg 本月任務(12/13)
絢麗系列—范特捷鋼琴獨奏會
latest #7
舒服多了(指跟昨天比
我想想喔
喜歡跟樂友走到捷運站的形容
很貼切作曲家的想法的演出,真的像是作曲家本人一樣
立即下載
我特別特別特別喜歡阿拉貝斯克
很細膩的演出,灑了一絲絲的憂愁善感但絕不過頭。
有一個段落是左右手同時演奏著類似的聲部,范特捷讓我非常驚艷的,兩個聲部做出明顯的音量差異,但比較小聲的旋律卻依然清晰可聞且悅耳無比。
他在主題節奏的變化呈現也是非常精彩,大體相似而又有諸多不同的變化,繁麗而多樣,真的像是伊斯蘭的裝飾技法般,用線條勾勒出整面牆的美。
克萊斯勒魂則是呈現了舒曼雙子座那股二元的瘋癲與憂愁,范特捷就是在這兩個二元性間多次切換,而且處理的恰到好處。布拉姆斯的七首間奏曲如同阿拉貝斯可一樣是高度的情緒控制力體現,憂傷有,寂寥有,但就是恰如其分,不會太多。的確有時候和聲進行的略嫌難懂而枯燥,范特捷最終還是回到一個棕黃色但透明的音色中。至於史克拉賓...完全是一團火球與黑洞,演奏的音符激烈如火,但內核的音樂表情卻是神秘而虛無。這裡的樂曲即使兇猛卻毫無紊亂。范特捷的琴聲會讓我想到串珠,看似獨立一顆顆不同的圓球,卻被一條細線穿過而變成一個整體。他的音符聽起來都渾圓而獨立,乍聽之下像是一堆跳音,但聽久了會發現其實彼此間用范特捷自己獨有的節奏感串入其中,他在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給我這樣的強烈印象,今天的史克拉賓也是這種感覺,音符一串接一串的湧上,拍打。
稍微修一下布拉姆斯的評價,應該算不太行的?
重新檢視的話會覺得太...生澀,比較不知所云一點
節奏處理這點是真的很神奇,轉換的很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