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時🎐至少還在呼吸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讀嘛讀嘛 #2024書單
"Surrounded by Idiots: The Four Types of Human Behaviour (or, How to Understand Those Who Cannot Be Understood)"Surrounded by Idiots: The Four Types of Human Behavi...
回頭看這個書名還是很天才,有誰看到這個書名不會想要拿起來?

中文的名字就有些保守,「拆解人性的四色溝通術: 瑞典行為教練教你駕馭職場、團隊與人際交流」,中規中矩,也很切題,但就沒這麼有趣。

好想知道假如翻成「聰明人總是孤獨的」(?)、「為什麼我身邊都是笨蛋」(日系輕小說風的話還可以是「周圍的人都是笨蛋這個世界是不是沒救了!」)反應又會怎麼樣XDD
latest #45
掰噗~ says
2 months ago
掰噗秀秀 (girlkiss)
零時🎐至少還在呼吸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個標題妙在,如果真正翻開這本書,其實會發現其所想講的恰恰是書名的相反。
這本書所想講的,就是你認為的笨蛋其實不是笨蛋,只是他們和我們的行為模式和性格不一樣。
立即下載
我們常常覺得對方愚蠢,是因為我們無法理解對方的言論和想法,完全無法想像他們的腦迴路,「太愚蠢了!!」因此這本書就掲開不同類型的人到底長什麼樣,他們的態度背後是由怎樣的個性來支撐,而如果我們對彼此多了一點了解,就有更多機會去避免誤會,讓彼此之間相處起來更愉快。
書中將人格大概分成四種顏色的面向:紅、黃、綠、藍。世界上大概有 80% 的人性格由 2 種顏色主導,另外有 5% 是單一顏色的人,剩下的人多數擁有 3 種顏色的特徵,同時擁有 4 種顏色性格的人很罕見。
這本書前後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對各個顏色人格的介紹,讓我們能分辨一個人是什麼顏色;第二部分則是教我們如何和不同顏色的人相處,哪個顏色和哪個顏色交流時有什麼禁忌和心法等等,教我們在辨認出別人的顏色之後能利用這個資訊來做什麼。
這本書內容豐富,有滿多有趣的實例,要涵蓋所有筆記會讓篇幅變得太長太過囉唆,因此就隨記一下自己覺得有趣和目前比較想記下的點。
紅色人——「無論如何,我都會是贏的那一個。」
天生的領導者。
所有事物都可以是比賽,沒有例外。
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合理的目標才不算目標,而是平庸者的自我設限。「如果沒把自己逼到極限,就不算努力過。」
有挑戰性才會興奮起來。熱愛挑戰和不可能,不可能的任務才能引發他們的興趣。「世界上沒有不可能,所謂的不可能只是需要再多一點時間。」
壓力就是動力。極致的壓力才會幫助一個人突破極限。
動動動動起來,不能停留在原地,快點推進到下一步。時間就是金錢!
不接受質疑,我們就是真理。紅色也有這樣的說服力,他們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是正確的,舉手投足都傳遞出這樣的信念。「世界上有兩條路,我的路和錯誤的路。」
黃色人——「總是在說話的那一個人」
天生就是人群的中心,能輕易和人打成一片。
人格魅力的代表。
天馬行空,腦袋充滿各種點子。
極度樂觀,沒有什麼能打倒他。或許會有一時的沮喪,但都不會持續太久。
最好的推銷員。書中舉的例子超好笑:有一個非常成功的行銷主管,他就是典型的黃色人格,在公司會議裡,他的感染力強大到,只要幾分鐘,整個會議室給人一種就算現在從所在的五樓跳下去,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氣氛。只要那位主管的一句「跳下去很棒的!我們可以做到的!一起跳吧!」
和紅色都有突破不可能的能力,但紅色是靠自己的狠勁和拼勁,黃色是靠著極度樂觀的感染力和不受限制的創新點子。
很喜歡他這邊的一段話:
It’s often said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convincing and persuading, and many Yellows cross these boundaries.
有點不知道要怎麼翻會比較好。就我的理解,Convincing 可能更像使人信服,用邏輯和事實讓人無法反駁;Persuading 則比較偏向傳教(或者安利?),從情感面打動另一個人,使其採取相對應的行動。
也就是說,黃色人能用各種方式打動你,他們說服人的手法多變有彈性,有種天生的敏銳度能夠知道怎樣的方式最能說服你。擁有源源不絕的熱情能夠自然帶動不同的人。
綠色人——「以和為貴」
大部分的普通人
避免衝突和麻煩。不喜變化,除非必須,但也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才能踏出改變的一步。
最好的傾聽者,常常重視別人的感受更甚自己。他們會記得所有人的生日和重要日子,甚至是你家人的。在朋友需要幫忙時會兩肋插刀。
目標不是突出,而是為了融入群體。
常常是那個實際有在做事的團員。

綠色不是完全不會不滿,只是不會想把衝突擺到檯面上,但他們會在背後談論你。作者強調這段多次到我覺得他當年是不是被哪個綠色背刺過,才會耿耿於懷至今XD
藍色人——「腦中都是數字的完美主義者」
理性至上。細節控、強迫症,品質勝過一切。
不在意別人,也不在意自己。簡單來說,不在意人。他們在意的是事物,各種事實,覺得精確的數字最有趣。你不會聽到他大肆談論自己,他也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但他會在談話中加入各種輕描淡寫但其實很厲害的數據。會在別人各種吹牛時,在最後輕飄飄地拋出剛剛哪個數字其實是錯的,出來更正。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炫耀,而是不糾正的話他們就會類似在一片純白中看到一點汙漬般想要把它擦掉。
永遠井井有條。
我行我素,永遠按照自己的步調,不太搭理別人的想法。
超級喜歡這個故事如何精確地表達各個人格的不同行事方法(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加油添醋一點)
零時🎐至少還在呼吸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假如今天一個人在工廠發現一灘不應該出現的油漬:
一個紅色可能會生氣地命令最近的一個人馬上清理乾淨。
一個黃色看到了汙漬,但是馬上就拋在了腦後,然後兩天後毫無防備地因為它而滑倒,最後變成工作空檔娛樂大家的小趣事。
一個綠色看到了,會因為所有人都沒有行動而感到罪惡(可能清理也可能沒去清)。
但假如今天是一個藍色看到,他會先問,「為什麼這灘汙漬會出現在這?」答案可能是墊片的問題造成機器漏油。
「為什麼墊片會造成漏油?」
「因為墊片品質不好。」
「為什麼我們會用劣質的墊片?」
「因為採購部門告訴我們要省錢,所以我們買了比較便宜的種類。」
「那是誰決定要用價錢來犠牲品質?」
大概就像這樣一直持續下去,藍色可能會回去寫一份控訴書或檢討書之類的,最後他的解方是檢討公司的採購策略,然後那灘油漬還是在那邊。
不同人格有他的個性,有時也會成為缺點,簡單來說,各個人格的毛病是這樣:
紅色:不把你當人
黃色:只會出一張嘴
綠色:太過保守不願改變
藍色:太過龜毛沒在管你死線
缺點先讓我簡略一下。暫時沒有想在這裡寫得太詳細。但想另外提一個面向:相比起黃色和綠色的關係導向,紅色和藍色就是事物導向,對閒話家常沒什麼耐心。所以有時就會顯得冷漠。
作者在這邊舉了他一個典型紅色朋友 Björn 的例子。
Björn 在某一次聚會時,主動和作者說他聽說你女兒換了學校(之類的),問女兒還適應嗎?作者受寵若驚,和他仔細說明了情況,表示女兒沒遇上什麼問題,但是在接下去的過程中,他發現 Björn 瞬間沒了興致,看起來很不耐煩的樣子。
假如你不了解 Björn 是什麼樣的人,你可能會覺得他很沒禮貌,明明是他想問的,怎麼對回答沒有興趣。幸好作者了解 Björn,知道他的溫情表現在哪裡,所以他的腦中響起了「選項錯誤」的叭叭聲。
剛才的正確選項其實是直接說「很不錯」,這樣就夠了🤣如果沒什麼問題,就不必再多解釋,紅色人只想知道答案XD 每個人表達關心的方法不一樣,他是真的關心,但也是真的不想知道那麼多。
「你必須了解他才能體會到他的溫暖」
至於為什麼要看這本書,為什麼我們要去了解對方,我覺得這個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們說的話、做的事有自己的出發點,但球踢出去我們就再也沒有掌控權了。別人會用他們自己的個性、生活經驗,來理解我們的訊號,反之我們也是。認知到世界上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幫助我們跳出自己生活的視角,嘗試去理解對方背後可能的脈絡。或許跳脫原本的框架後,你能夠交到更多不一樣不同風味的朋友,人生應該也會比較有趣吧?
零時🎐至少還在呼吸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結果也只寫到前半,總之先這樣,之後有想要繼續寫再開另一篇吧,其實還有一大段想寫的還沒整理好XD。這本書的心得讓我寫拖延了 3 個禮拜(嘿這很綠色),不想再給自己更多時間了~
為了自己設下的死線先把寫好的丟上來,不管那些想寫但還沒寫到的,這點就很清楚證明了我不怎麼藍色XD 藍色追求品質更甚一切,完全不管期限
啊嗚封狼
2 months ago
看起來像是阿德勒人格四分類的變體?
零時🎐至少還在呼吸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urochordate: 查了一下,阿德勒人格四分類是 1. Socially Useful type 2. Ruling type 3. Getting type 4. Avoiding type
感覺這本書的四色分類出來的結果和阿德勒人格四分類有相似的地方,但兩者的目的看起來不太一樣。阿德勒可能比較偏向兒童教養,怎樣的條件下會發展出相對應的特徵(要如何接近 Socially Useful);但這裡的四色並不在意成因,而是透過分類來思考如何產生更有效的互動。
這本書的系統是作者主要根據 DISC 所發展出的 DISA(Dominance (Red), Inspiration (Yellow), Stability (Green), Analytical ability (Blue)),而 DISC 是著名的職場人格分類工具,所以這類系統主要目的應該是找到自己和對方的特徵,去增加溝通的效率(和 MBTI 有異曲同工之妙,但 MBTI 又更複雜);我會覺得阿德勒比較關心怎樣的社會環境會造成這種人格,要如何改善他和社會互動的關係,兩者的動機不太一樣,所以我會覺得兩者還是基於不一樣的模型><
零時🎐至少還在呼吸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感謝提到阿德勒四分類,這樣拿起來一起比較很有趣
不過因為自己也只是簡單掃了一下阿德勒的資料,假如有不同的想法也歡迎再一起討論
solascaillte
2 months ago
跟體液學說的四種氣質感覺也滿相似的…
Satir的原型也是四種

應該說試圖把人類分成各種類型的理論其實都有共通點,只是大家指標劃分不太一樣而已。
啊嗚封狼
2 months ago
solascaillte: 第一次聽到體液學說XDD 真的有很多很有趣的東西耶!!
這樣看起來好多分類都四種~可能 2x2 象限正負正負畫起來最方便lo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