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梁
2 months ago
《我的完美日常》意外的很有戲感,主角的設定,一直讓我想起同樣做為藍領階級的Vivian Maier。
小 梁
2 months ago
看到Letterboxd的一些負評不外乎是對於溫德斯所強調的「Perfect Days」是屬於誰的,以及對於主角設定(歐洲資產階級老白男的完美想像)頗有微詞。但老實說,這部片無論從本事還是預告,甚至從導演的過往作品以來,本來就不可能寫實,根本都是浪漫到底的想像,如果想看寫實文藝片,應該還有其他選擇?是還想在這部片看到什麼?
小 梁
2 months ago
當然一直在拍晴空塔、假日穿著NB 574球鞋到酒吧喝酒的穿搭跟西方歌曲的混用,本身就很矯情而且超出角色設定沒錯,但同時間又以日常的切片平衡了這些過於浪漫/非日常的調性,反而是電影很有戲感或得以跳脫出過於浪漫的想像。
小 梁
2 months ago
不過同時,我也一直在想著,這個伴隨著「Tokyo Toliet」計畫而生的電影,究竟是誰的美好想像或美好廁所?我們需要漂亮的廁所來解放嗎?
作為一處解決隱私生理需求的廁所,我們需要一座美麗的廁所而遮蓋隱私,變成另一個可以打卡的空間嗎?廁所需要「漂亮」嗎?要有漂亮的廁所才能上嗎?看著看著我一直延伸著這個問題而無解,這個政宣片可能才是完美日常的卡帶B面。
立即下載
小 梁
2 months ago
一些題外話。前些日子看到報導者在寫一篇關於台灣充氣娃娃之戀的報導,我突然有點悲從中來,是因為我認知到了我如果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也喜歡打扮充氣娃娃的人的話,我根本無從反應,或許也會本能覺得對方怪異,但我因為報導者整理過的採訪與文字敘述,「自以為」我理解了這個議題,假裝我懂,並對於這些人感到情緒的波動,但事實上這些議題,也只是因為被整理成一篇乾淨的文章,而顯得可以令人理解,更何況我還隔著螢幕閱讀。這是報導者的選題功力,但或許會不會也隱含著一些資產階級的想像與同情?因為事實上我是買單報導者的文章,而不是這些被報導者的生活,我只是假裝同情,或是被一篇邏輯清楚的抒情文感動,一旦要我真正的與這些被報導者面對面,其實我根本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