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15
看了《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但只是說說而已就不打在噗首了
我看到有人在問裡面的寫作方式,作者在寫人物對話的時候大多不用引號,而是「她說,○○○○,○○○○○」這樣的方式,所以有人問這是可以的嗎
我不太確定這樣行不行,但作家是作家,所以我還是選擇先相信專業的(?
有看過很多中國人也是這樣寫對話
立即下載
說到中國,其實有些台灣作家在寫書的時候會用到中國用語,甚至有些人是很明顯的台派人士,所以我好奇他們之所以這麼打的緣故,是寫作當下不知道是支語嗎?我想不出如果知道是支語卻還要使用的原因
我認為作家對文字和用語的敏感度應該會比一般人高才對
季殃🌸🌊專業冷cp用戶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想到,之前跟同學討論中文課的台灣文學海龜湯時,我們談到故事嚴肅的問題,我那時候跟她說台灣文學大多都很嚴肅
我覺得這不是說台灣人不輕鬆,相反地,台灣人其實算是滿自在的群體,但可能是文化、歷史、社會的因素,我們在對待很多事情的時候要小心翼翼,這可能是我們被無形規範的,也可能是有自覺的
我們知道自己在談論的事情可能會傷害到人,所以我們自己小心翼翼,糾正自己的用語
我不認為這是壞事,我覺得大家都應該要有這樣的自覺
我想到之前在看日治時期作家的文學時,很多內容是跟買賣婚姻、本島人的社會階級有關
這些內容多到每一本都有,有時候我甚至會有種錯覺,好像我看了這麼多都是同一個作家在寫的,要不然題材怎麼會這麼相像
季殃🌸🌊專業冷cp用戶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但它們是不同人寫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文筆和不同的構思,寫下了近乎相同脈絡的故事,這就不是故事,而是當代人的現實
季殃🌸🌊專業冷cp用戶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回來說那些少女
在看的時候我感到很壓抑,同時有些地方感同身受,那種亞洲小孩的你知我知,就算很多人家裡情況可能不是跟吳依光一模一樣的,但那些相似的地方已經夠讓人共鳴
但我是很暴躁的性格,所以看到吳依光每次在她母親的控管下節節敗退,就會很煩躁,我可能做不到像她一樣忍耐,我會把所有的事情傾瀉而出,我會說出自己曾經想過一了百了
可是這些吳依光都沒有做,我跟她某部分共鳴但我們不是同樣的人
我不曉得她跟她母親的攻防戰(這樣說ok嗎)最後是誰贏了,但是她母親在門外那種卸下所有精明幹練,看起來就像個真的不理解家庭狀況為何變成這樣的家長,我覺得吳依光贏了,這可能是她出生以來唯一一次勝利,但這樣的勝利所破壞的一切不會修復完整了
說起來才發現,吳依光的母親一直就只是母親,沒有名字
話說我是用hyread讀的,雖然很方便但果然我還是不喜歡電子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