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覺得
2 months ago
年齡歧視。性別歧視。心理學聊聊。

記得有個影片是這樣的,跟一群小女生說:「表現一下女生是怎麼跑步的。」這群小女生就會奮力地跑而且自信十足。

但是跟一群已經社會化的成年女性說:「表現一下女生是怎麼跑步的。」她們就會故意用很扭捏的方式跑步,似乎女生就該這樣。

這是社會對女性的歧視。

另外,有個心理學實驗是這樣的,只要跟受測者暗示年老,他們之後就會開始行動較為遲緩,跟他們的實際年齡無關。

這表示,社會上對老年的認知就是遲緩,我想這雖然是某種程度的事實,但依然是種偏見,以偏概全。

只要這個心理暗示還能有效的一天,就代表我們對年老依舊存在著偏見。

性別,年齡,是會造成差異,但個體的表現仍是不等同於群體平均值的。
齊🌞
2 months ago
馬路有三寶,老人,女人,老女人。
這句話真的是表達了社會上對女性與老人的歧視。

任何論述都需要數據支持。老年人的確不比年輕人反應快速,可是反應快速不代表會是遵守規定的優良駕駛。
齊🌞
2 months ago
我這邊敢保證,我的女同事開車能力比我強,我爸也比我強。
齊🌞
2 months ago
開車既然是種能力,就有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可能。
立即下載
齊🌞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有位作家提到有次安養院的一個老人跟他說,要注意他母親的情況。
他原本不以為意,後來才發現這個老人是退休的名醫。

「老人不是一種人!」老人也是有千千百百種的樣態,有他們自己以前的專業學養,有他們各有的個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