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槿
2 months ago
在讀《始於極限》(上野千鶴子、鈴木涼美著)
latest #9
槿槿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至今相信,談戀愛比不談來得好。因為在戀愛的遊戲場上,人能夠深入認識自己與他人。戀愛會幫助我們瞭解自身的欲望、妒忌、控制欲、利己之心、寬容和超脫。戀愛是鬥爭的場所,妳要奪取對方的自我,並放棄自己的自我。我從不認為戀愛是一種放縱的體驗,在戀愛的過程中,我們受到傷害,也互相傷害,藉此艱難地摸清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渡給他人的自我防線,以及對方那條無法逾越的自我界線。我向來認為,戀愛不會蒙蔽一個人的雙眼。恰恰相反,戀愛是一種「面對對方時極度清醒,以致於在旁人看來無比瘋狂」的狀態。跟一個愛上無用男人的女人列舉對方有多少缺點都是徒勞,因為她早就一清二楚。正因為對情人的弱點瞭若指掌,才能比其他人更殘忍地傷害對方。
槿槿
2 months ago
讀到這段覺得
我好想看這樣的同人文(喂
上野老師真厲害
槿槿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肆意踐踏他人的自我是一種野蠻的行為。但我們正是在還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將磨破皮而發紅的自我暴露在他人眼前,並要求他人也這麼做,最終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構築起「自我」。只有在戀愛的遊戲場上,我們才被允許這樣做──我將踏入你的自我,也讓你成為我人生的一部分,因為我愛你。

>再補充一點,戀愛絕不是死命捍衛自我界限的遊戲,而是透過狠狠品味與自己不同的他人的反應,同時瞭解自己和他人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也能確認「他人與自己之間,存在絕對的隔閡」,以及「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擁有或控制他人」。戀愛非但沒有使人與人相融,反而引領我們走向孤獨,而這種孤獨是多麼暢快。
立即下載
槿槿
2 months ago
Letter 4. 婚姻
>沒有任何關係比親子更加命定,無法選擇。妳沒有選擇被這個母親產下,妳母親也沒有刻意選擇要生下這個女兒。在我看來,家庭二字之所以富有魔力,只可能是因為人們渴望這種無法選擇的宿命。
槿槿
2 months ago
Letter 5. 認可欲求
「愛是一種積極的行動,而非被動的情感,它是主動『站進去』的行為,而不是盲目『墜入』的情感。」「本質上,愛是將自己一生完全託付給對方的決斷行為。」「人只有自由,才能尊敬人。」「愛的能力,是以獨處的能力為前提條件。」

——引自《愛的藝術》(埃里希·弗洛姆著)
槿槿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Letter 6. 能力
[鈴木]
>我認為我們這一代人所處的環境太過優渥,僅靠男人的認可無法得到滿足;但自我意識又太過貧瘠,失去男人的認可就無法滿足。按照評論家齋藤美奈子的說法,也許我們這代人面臨的選擇是「做老闆,還是當老闆的太太」,而且兩個選項的權重完全一樣,感覺兩邊都有可能,兩種人你都想當,於是在夾縫中躊躇猶豫,遲遲無法做出明確的抉擇。
……
>她們身披浪漫愛意識形態的餘香,帶著父權社會下的傷痕,捧著年長一輩人交到她們手中的尊嚴,還有自主決定自身價值的自由,但她們任何一樣都捨不得拋棄,只好東奔西跑,手足無措。
槿槿
2 months ago
之前就是看到有人引手足無措這段才記到這本書的
槿槿
2 months ago
Letter 12. 男人
[鈴木]
今年我即將三十八歲。我認為自己身為作家和人都還相當年輕,但與能夠海納一切、挑戰各種觀點的學生時代相比,對事物的看法確實漸漸僵化。不僅對自身的性格與情緒產生了某種定論,看新聞時也有既定的立場和感受,驚訝和新鮮感明顯減少許多,不太會有「原來我會對這種事生氣啊」、「原來我會被這樣的話所傷害啊」的新發現。對社會、掌權者、男性的期望和理想已經降低,不會再因為一點小事就被劃出新的傷口,這恐怕也是我變得明事理的原因之一。
槿槿
2 months ago
……
在上一封信中寫道:「社會改革矯正的不是真心話,而是原則和場面話。」這正是我透過這一年通信所轉變的一個觀點。想必很多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人的行為可以改變,情感和思想卻不行。長久以來,我一直認為即使男人的行為得體了一些,心中齷齪的歧視心態和情緒也不會改變,遮遮掩掩的反而讓我更覺得噁心。在現實世界中,只是嘴上說兩句「巴不得扔石頭砸妳」總比一邊罵「妓女」一邊砸石頭來得好。當然最好只在腦腦子裡想想,一個字都不要說出來,把那些念頭全部帶回家去。不過,看到他們出於社會需要掛上假惺惺的微笑,我還是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