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若 ▶ 過勞使者
2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困在你的雨季
想發個噗紀錄自己消化實體書的過程和感想
可能也會紀錄一些冒出來的靈感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16
絲若 ▶ 過勞使者
2 months ago @Edit 1 weeks ago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結束)
國境以南太陽以西(結束)
理性與感性(結束)
絲若 ▶ 過勞使者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所以可能心得會亂跳)
想盡量不跳著寫,又怕自己忘記 (等)

總而言之能記多少算多少,原意也只是想留個紀錄,如果只是看過去可能很快就忘記了,想留給以後的自己看的!

目前三月的目標剩理性與感性,看下來的感想真的是三本很不一樣的書(廢話)等最後一本看完之後,好像可以做個月總結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

【非如此不可】

我一直都很喜歡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必然的這個想法。很多必然被我們視為巧合或是運氣,但其實凡事都有他存在的道理,不管是多微小的事物,如果是用這樣的想法來渡過這一生,或許能夠少去不少怨懟。那些讓我們痛苦到忍不住產生「為什麼是我?」的想法的事物,也都會轉變成,非如此不可,這大概是很沉重的一件事,但如同昆德拉所提問的,沉重難道就是不好的事物嗎?非如此不可換句話說就是必定會發生,那我們只要順應著生命給我們的劇本演下去,那麼自然就會在某個瞬間頓悟「非如此不可」。
立即下載
就像最後倉促的結束,於我而言卻是再好不過的結局,雖然沒有明說,但在知道湯姆斯和特瑞莎的終點之後,老舊的汽車讓特瑞莎感受到湯姆斯的愛,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對象,而是終於和自己同質化的人,所以她選擇穿上漂亮的衣服,為了湯姆斯,而那件衣服又變成了一切的開端。

特瑞莎在旅館的房間裡看見了和夢裡一樣的蝴蝶,這作為結局其實很虛無飄渺,又很強而有力。他們為了彼此選擇了生命中的重,拋棄那些輕飄飄的事物,投身共產帶來的媚俗,去掉自己的特色,和卡列寧一同進入被安排好的、固定的作息,日復一日的生活沒有其他元素,似乎終於能把注意力都放在彼此身旁。

湯姆斯不再追求手術刀上的解剖慾,而特瑞莎也不需要再懷揣擔心。
他們終於可以好好純粹的愛著對方了。
在糾纏了一輩子之後終於認知到對方對自己的愛,卻在被愛包圍之際迎來自己的結局。聽起來或許令人唏噓也很倉涼,可轉念一想,他們死在相愛的時候,不會再有任何怨懟,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份愛變質,又或是再次回到原本的生活裡,那些其他的慾望和情緒又加諸上去,讓這份愛變得脆弱。

從一開始的草籃順著河水飄了過來,到最後穿上好看的裙子,直到死亡。
這一切都是非如此不可。
絲若 ▶ 過勞使者
1 months ago @Edit 1 weeks ago


1984(結束)
絲若 ▶ 過勞使者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1984的筆記

統治集團只有在四種情況下才會喪失權力:或者是被外部力量所征服;或者是統治無能,群眾起來造反;或者是讓一個強大而不滿的中等人集團出現;或者是自己喪失了統治的信心和意志。這四個原因並不單個起作用,在某種程度上總是同時存在。統治階級如能防止這四個原因的產生就能永久當權。最終的決定性因素是統治階級本身的精神狀態。
絲若 ▶ 過勞使者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雖然還沒看完,但還是把現在的想法趕快寫下來。

以前沒有發現,但現在意識到,很難去閱讀極權主義背景的書,有一部分是因為,我很難平靜地面對人類的意志被扭曲的瞬間。你可以知道那些手段有多麼殘忍,也能理解他們的屈服,但你仍然會不甘心,會下意識地想:「你怎麼就這樣屈服了呢。」

在我心中,人類大概太堅毅了,但其實人類脆弱的可以。

奧勃良微微一笑道,“溫斯頓,你是白玉上的瑕疵。你是必須擦去的污點。我剛才不是對你說過,我們同過去的迫害者不同嗎?我們不滿足於消極的服從,甚至最奴顏嬸膝的服從都不要。你最後投降,要出於你自己的自由意志。我們並不因為異端分子抗拒我們才毀滅他;只要他抗拒一天,我們就不毀滅他。我們要改造他,爭取他的內心,使他脫胎換骨。
(以下是1984讀後感,會有爆雷)

終於看完了,看完之後心情非常糟糕

或許是因為太真實了,這本書純粹地敘述了一個集權主義的世界,主角溫斯頓是其中一員,在他身上會發生的事,也就是那個世界裡每個人可能會遭遇到的事

和其他描寫集權主義的書不同,歐威爾並沒有給予我們革命成功的結局,當然那樣的結局太過理想了,這股不舒服的感覺不僅僅只是眼睜睜地看著人的意志被摧毀被改造,而是我們跟著溫斯頓從懷疑到確信,最後意志被推翻,束手無策在恐懼之下,連最後的愛憎都被銷毀。

溫斯頓在發現自己的思想脫離黨了之後,他告訴茱麗亞,思想犯不是罪,在成為思想犯的那瞬間他們就死了。但我認為在更之前,在他們被體制化後,某方面的自己就死去了。在溫斯頓和茱麗亞被補了之後,我才明白,思想犯不是死去,體制化也不是,讓人臣服也不是殺死人的方法。
徹頭徹尾地扭轉一個人的常識、認知,使他學習相信那些不是真理的東西為真理,才是抹滅一個人的方法。
絲若 ▶ 過勞使者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他想,她很年輕,對生活仍有企望,她不懂得,把一個礙事朋人推下懸崖去不解決任何問題,“實際上不會有什麼不同。”他說。

“那麼你為什麼後悔沒有推呢?”

“那只是因為我贊成積極的事情,不贊成消極的事情。在我們參加的這場比賽裡,我們是無法取勝的。只不過有幾種失敗比別幾種失敗好一些,就此而已。”

這時候的溫斯頓還沒有發現,這場比賽沒有輸贏。
絲若 ▶ 過勞使者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書中寫了,在掌握權力的結構上,每個社會都分為三等人,上等人(菁英階級)、中等人(中產階級)、下等人(社會邊緣人或是勞工階級),最龐大的集團當然是下等人,他們是每個社會的基礎,但是他們是不危險的,因為工作的庸碌,使他們沒辦法吸收文化也沒辦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危險的就是溫斯頓所在的中等人。

他們是受過教育的人,儘管沒能握有太多權力,但是知道是非對錯,眼睛也不總是看著日常生活。所以要掠奪藝術文化及創作,要透過教育滲透,思想必須完全由內而外接受黨的控制,他們不會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全身心都得屬於他們。

人類不再個人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只有成為黨的一部分才是真實的。

在看之前,我沒有想像過所謂的「成為黨的一部分」究竟代表了什麼含意,不只是服從、盲從,他們要求又或者說,要做到的遠遠超出這些。
絲若 ▶ 過勞使者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歐威爾很聰明,我不確定這是不是他的目的。
但是讀者都是溫斯頓。

現實生活中會去購書或者閱讀1984的人們,就是書中所寫的中等人(也就和主角同個階層的人們)他身處的年代和國度是冷戰中民主陣營的英國,所以我們和溫斯頓一樣,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是處在自由的年代,只不過我們的記憶不遙遠,因為民主切實地包圍著我們。

我們會有溫斯頓內心的想法,甚至他們也不是想要自由,只是希望看見更多生命力,不希望四周的一切都是死去的。所以跟上了溫斯頓的腳步,看著他珍惜那些舊時代鮮活的產物,看著他擁有愛情,看著他在自己的小閣樓感到安心。

我不覺得因為這樣一切就會有希望,溫斯頓也不認為。
但卻總會有能夠這樣繼續下去的想法。
就在最放鬆的時候,剛燃起的一點火光在那瞬間被消滅了。
絲若 ▶ 過勞使者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身為思想犯的溫斯頓,擁有獨立思考的我們,在沒有做錯任何事的情況下,被扔進了嚴刑拷打的監獄。

我甚至不感到憤怒,不是以往看集權主義的作品的那種,身而為人不應該這樣被對待的憤怒,而是難受。因為知道溫斯頓會遭受什麼,他也清楚明白,所以無動於衷,直到和奧勃良的對話,才知道所有掙扎在明白一切、又接受一切的人面前,都是無效的。

他知道溫斯頓的想法,知道我們的想法,他知道了一切,他還是選擇了黨是真理這條道路。他不是不知道其他思想,不是愚鈍,所以他是一面打不倒的牆。

在最後用恐懼壓垮溫斯頓身為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絲若 ▶ 過勞使者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因為真的太多感受難以言喻,所以也沒辦法有條理的敘述劇情再寫感想,只能趕緊把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寫下來

看完1984之後,比起其他作品會感受到自由的可貴,1984給我的感受則是人的意志很脆弱但也很重要。我很喜歡人的思想,所以喜歡各式各樣的作品,但是在看見思想和意志被擊垮的那刻,我才深刻認知到原來我那麼喜歡這些。我喜歡人是人,而不是一個有著人的軀體的集體意志。

還有恐懼,那是最後手段,恐懼是所有人最大的弱點。
在恐懼之前,每個人都會拋下一切,甚至是愛,甚至是恨。
到最後什麼都不剩,就只能任由他們注入新的思想。

要成為奧勃良口中的新人,才能避免直面恐懼。
可那樣已經不算是活著。

這大概就是看完之後心情糟糕的原因。

溫斯頓不再是溫斯頓,茱麗亞也不是茱麗亞,他們都成為英社的一部分,出於自願及非自願。
絲若 ▶ 過勞使者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我與地壇
百年孤寂
窄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