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動機是虛假之物。

將動機分成可接受和不可接受兩種可能時,動機就失去本來面目,成為佛壇上的塑像,僅供人們狂喜狂歡,而這一切都已與郭蓮子本人無關。

你追求動機……

是為了衡量他人的痛苦夠不夠格。

可以接受的動機,就是可以被他人認可的苦難,除此以外,都是你太脆弱、你太敏感,你無病呻吟、你虛索貪婪。」

——薛西斯《魚眼》
latest #28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以前曾經聽過一個得獎編劇聊推理小說,他認為改編推理小說最困難的一點在於偵探總像一個沒事人一樣,無端殺入,又果斷殺出,和一切暗潮湧動的謀殺扯不上邊,觀眾有時也不知道要把自己放在那一個位置。

我乍聽時,其實只能約約理解這一個說法,真正意識到關隘是在看完《鋒迴路轉》和續作《抽絲剝繭》。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非常喜歡《鋒迴路轉》,《鋒迴路轉》一開始便揭露「真兇」,但巧處卻在「真兇」同時身為「偵探」,他必須一邊誤導警探,一邊整理自己的心情和過去,試圖抵達下一處平靜;《抽絲剝繭》則是單純地跟著偵探一路前行,帶著線索殺進殺出,最後抵達真相。
我個人對於《鋒迴路轉》的喜好是遠遠大於續作的,後來幾經思考,我發現這也許是因為《鋒迴路轉》在故事裡,有給我這樣的觀眾,一個寄生於「偵探」的空間,那不只是帶著但丁周遊地獄那樣,而是我在情感上能找到容身之處。
立即下載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薛西斯的《魚眼》便提供了這樣的空間,讓我躲藏進葉聲秋的雜蕪的思緒中,但薛西斯高竿的地方在於,那並不是一處令人安心的所在,我時不時會被情節以及對白給打中,隨後又躲進虛構的文字世界裡,等著作者再一次突襲。
我知道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哈)但我每一次讀推理小說時,都會先猜這是哪一路數的推理作品,是五個W一個H的哪一種?通常讀到開頭,我心裡會有個盤算,在這多重組合中,通常元素越多,心中的期待值會增高,若是命題簡單,我又會有個預設前提「啊⋯⋯就這樣喔。」

這樣暗搓搓的壞壞心思。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但《魚眼》給我的體驗很特別,就算他沒有使出Combo技,那也是殺招,而且一路殺到尾,我便是從頭被薛西斯用卡夫卡的小斧頭一路砸開我內心封凍的冰河。
《魚眼》是啟發自真實事件,真實事件中兇手已經呼之欲出,也沒有什麼Who的問題,其他地點、時間以及手法都記錄在案,那讀者唯一的問題就是Why?為什麼一個母親要毒殺這麼多孩童?為什麼兇手認為這會是種救贖?
而這樣一個為什麼,席捲了角色對自身生命的叩問,對生命、自我、無償以及遺憾,像暴風一樣席捲而來,讓讀者也不得不問一句:為什麼?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我之所以被作家的套索勾到,一同質問著問什麼,來自於小說前段的兩處設計。

作家先是透過編輯給予眼疾的作家一起舊案,那起舊案又似乎與其他器官竊盜和殺人事件有關。

其實光憑這樣的元素並沒有那麼容易讓我上勾,薛西斯厲害的地方是揭曉了小說中作家葉聲秋為何關心這起案件,他的關心也切中了虛構和非虛構的文類之間,根本上的差異。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葉聲秋在小說《春日餘燼》付梓後,不僅在創作評價上大受打擊,同時飽受眼疾所苦。他的編輯老甘美其名是要他暫時轉換心情,便丟了兩篇短篇小說給他,希望他發揮作家的想像力,找出可疑之處,進而完成一部啟發自真實事件的虛構作品,老甘實則滿懷私心,但隨著他的心聲揭曉,卻又讓人恨不了他。

隨著葉聲秋開始調查,老甘提供的兩篇小說卻與一起陳年舊案有關,甚至牽扯上南部紡織豪門的爭產疑雲。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葉聲秋本來也沒太上心,然而在他碰觸案件相關當事人,涉入其中後。作者才揭露了他的「動機」,葉聲秋在哥哥於車內自焚後,試圖以虛構小說《春日餘燼》填補他的遺憾,發了瘋地寫這部小說。

然而這部小說裝入他的情緒,卻承載不了他自身的疑問,他對兄長的質問和痛苦,滿溢出了作品之外,無解的結局也使得作品招來差評。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不知道是不是解答自己的疑問太過困難,葉聲秋也只能寄望在他人的故事中找到答案,也許不同的問題間都有一個對應提問的專屬答案,但葉聲秋只能猛地做題,拿別人的答案來補償自己。
薛西斯透過葉聲秋之口是這樣寫的:
「所有推理小說都是這樣寫成的,推理小說必須是一個閉環的故事,要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讓故事能夠收束。」
「所以《春日餘燼》才得到那麼壞的評價啊!因為他根本不知道真相,而且讀者也察覺他不知道了。他是個不負責任的爛偵探,他沒有真的想找出答案,只想要讀者跟他一起感受挫敗。」
「然而現實中大部分的環都是無法封閉的,只會變成無限延伸的曲線。真實是一道用虛線畫出的邊界,理論再怎麼逼近都無法吻合。

因為是小說,才能畫出實線,才能封閉。」
我非常非常地喜歡這一段書寫。
這句話完全道盡了為什麼小說對我來說如此特別。在犯罪實錄或者非虛構的調查中,看見問題、記錄問題已經是滿足了這個文類最大的意義,那是一個容許提問,而不用解答的文類。
而真實也是如此,我們面對無常,只能本能性地嚷嚷著為什麼?耗盡一生探詢答案,卻也未果。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但是小說,唯有推理小說(或者某些善心的小說家)會願意給我們答案。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在《魚眼》中,眾多的角色們都對於自己的降生、作用於自身的無常發質疑,沒有片刻的安寧,唯有行動時那片段的晃動中,才能感受到內在瞬間的平靜。
我想我是被這些不得不動起來的時刻給打動,讓我帶著葉聲秋的疑問、帶著百岳和靜瀾的疑問一路走到故事的最終。
老王趕稿中,最近不約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回到一開始聊到的,我一直在想讀者這樣的閱讀中找什麼樣的位置?

而《魚眼》給我的回答是——那要有點不安,為了追上角色們的行動瘋狂翻動書頁,然後也相信著作家會給我們一個閉鎖的環,享受著有點壞卻又溫柔的作家,給予讀者最棒的售後服務。

一部精彩而圓滿的小說。
雖說如此,我還是會給《春日餘燼》五星好評(??)我現在是秋粉,名字有秋的憂鬱男子在我看來都是早川秋(???
薛西斯
3 months ago
薛西斯跟葉聲秋一起謝謝老王對我們作品的支持(??)
Faker(冒業)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bTNCSNJ8gVOhaeVjI9Za8.png

送老王一幅兩年前授課時的《鋒迴路轉》爆雷推理線圖表。
xerses_s: 秋和他的影子寫手都值得超越五星的好評!
faker102: 這張圖也太厲害了吧!!而且我覺得你吐槽抽絲剝繭的噗也好好看喔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