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觀影踟躕
《夢想集中營 The Zone of Interest》(2023)
https://images.plurk.com/1p6sDhmVik1WBfbmljlI0o.jpg
有暴雷及藍色窗簾下收。
latest #10
掰噗~
2 months ago
喔?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意圖執行得透徹,概念性、裝置藝術般的作品。
「隔離」的概念運用很有趣。第一層是主角一家在集中營旁的美好生活被隔絕於苦難之外,竟仿佛他們才是「被隔離者」,悖離真相與感知。反轉的諷刺感架出基本的舞台。
第二層則是主角被調職後,遠離集中營現場,反而成為官僚、加速做出更冷酷的決定(此前他在集中營每日親自見證應不是沒有動搖)。血肉之軀成為待辦清單,切換焦距即可使悲劇成為喜劇。

「距離感」與「場景/區域設置」成了隔離概念底下的重要執行工具。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至於結尾,主角穿透走廊盡頭的黑暗,驚鴻一瞥了未來的集中營博物館。然而這一段僅使用簡單的剪接,反而「男主角究竟看到了什麼」成為最值得玩味的,也就是我即將要藍色窗簾的部分。
立即下載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基本上我想可以排除「主角真正看到了未來的畫面」這種說法(應該沒有人真的那麼想吧?!)而現代博物館畫面所側重的拍攝對象分別是負責維護與勞動的館方人員,以及展品——大量的死者遺物。
此前主角在下樓梯時在轉角經歷兩次乾嘔,在看向隧道深處後,再次下樓沒再乾嘔了。雖然在這個概念化的作品裡太仔細思考角色曲線似乎不太實際,但我還是試著這樣去理解: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保底的解釋版本是,他看向黑暗中思考了「計畫的未來」,被隔離的死者、營區的維護人力——然而剪接的現代影像呈現給觀眾的是同素異形體(?)般截然不同的結果,則是主角尚無法得知的未來——這對計劃未來的巨大想像讓主角有了某種清醒或瞭然的實感。(如果要解釋為何最後一次下樓梯沒有乾嘔的話)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更加藍色窗簾的版本,則要拉回稍早前的負片夢境。負片影像第一次出現時,也是透過最簡單的剪接,讓我們以為這是主角家的女兒在晚間遊蕩時的思索(或者隨後墜入的夢鄉),直到後來演出負片影像中的人物回到自己家中,我們才得知那是實際發生的犯險行動。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為何要提到這一段,是我思考家中許多角色的異常舉止皆可說來自「外面」的壓力滲透,而家中女兒的夜間遊蕩和在外犯險的女子剪接在一起,彷彿判定兩者之間有著從朦朧至清明的線性光譜(?)或至少她們在同一個感知的維度上,只是家中女兒尚不明白自己為何焦慮,而犯險的女子已明白世界樣貌並決定採取行動。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用同樣的類比關係來連結主角與其窺伺的黑暗,或許可以解釋為「他對未來(自己推行的計畫將如何被現代所定義)已有某種感知」但就像他那夜間遊蕩的女兒一樣,僅被微弱地籠罩而不知其真實樣貌。
這說法為何很藍色窗簾,是因為我大膽假設主角可能有感知到自己在做的事「恐怕是錯誤」。會有這樣類比的推想,也是因為主角最後離開大樓的情景,早先呈現於集中營旁自宅時,往往是他(負責關掉所有的燈、上了所有的鎖之後)發現了遊蕩的女兒。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自己很喜歡這個藍色窗簾的讀法(彷彿無意識外溢的思想彼此相連、交互纏繞),雖然自己也知道有點勉強,但這麼讀會讓我更喜歡這部電影。我也沒必要和自己過不去,何樂而不為呢(嗯)
保底讀法的分數是三星,藍色窗簾讀法的分數是三星半。A ★★★ diary entry for The Zone of Interest (2023)
派對咖和樹
2 months ago
對了,結尾讓我妄想了一下讓中正紀念堂也來推出個這種形式的沈浸式場館體驗電影(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