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雜噗筆記 #雜噗筆記 #書籍感想

<猶大之窗 The Judas Window >猶大之窗 | 誠品線上
By John Dickson Carr/譯: 景翔
======================
「起來,」他聽到自己說道:「起來,你該死的!」

然後又是安士偉自己的聲音,那聲音聽起來可憐又無助:「從地上爬起來,說話!」

但艾佛瑞•胡彌的屍體不會再動了。他躺在那裡,溫熱的血沾溼了原本要成為女婿的角色身上。除了他跟對方,這間密室沒有其他人。

耳聽腳步聲逐漸靠近,安士偉只明白了一件事:他是無辜的。但是,有人會相信他嗎?
latest #13
掰噗~
3 months ago
哭哭 (p-tears)
機器狼不太明白呢汪
如果您是那名急促前來,參與審判過程的陪審團人員。請容我再為您簡述一下這場審判的內容,暨被告與本案相關人員的關係。

====================
1936年3月4日
詹姆斯•卡普隆•安士偉公訴案。

被告:詹姆斯•卡普隆•安士偉。

罪名:蓄意謀殺艾佛瑞•胡彌。

主審法官:包德金法官

控方:王室法律顧問,華特•史東爵士(梅瑞威爾爵士的好敵手)

辯方:王室法律顧問,亨利•梅瑞威爾爵士(H.M.偵探)
立即下載
1936年1月4號(六)

是被告安士偉前往死者宅邸的日子。

死者是被告未婚妻,瑪麗•胡彌之父。據被告所說,他與死者的這場會面是約談好的,且被告的原意,是希望能夠得到岳父的認可,讓死者願意託付女兒給他。

據被告所說,這場婚事胡彌先生一直保持正面的態度,但在會面當日,與死者的談話氛圍卻讓他覺得有些奇怪。

另,依據被告所說,死者所遞出的酒水有問題。他在飲用半杯後便無知覺,醒來時死者已躺臥在他身上氣絕。

依據胡彌宅邸,三個檢方證人的供詞。

當他們抵達房門時,被告與死者已經分開。被告不只外套沾染了死者血液,雙手也沾滿了灰塵。根據插入死者身上的弓箭,他們很確定死者手上的灰塵,來自那把掛在牆上作為裝飾的弓箭。宅邸幫傭喬丹小姐表示,曾在被告進房之後聽見了爭吵打鬥聲。

另,警方從被告口袋裡搜出了一把手槍,雖然被告自稱這把槍在進房前根本不存在。

現在,這裡再提供一些您錯過的審判內容。

1.雖然被告說死者一直對婚事保持著正面態度,但據三個證人所說,胡彌先生曾表示等會會面的客人不可信任,並說對方可疑。

2.被告曾在判決中突然承認自己犯行。

3.H.M.偵探表示,在那個上鎖的密室裡,其實存在著一個能夠進出的窗口。
==================
以上,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助您進入狀況。如沒有問題,便請就坐。審判即將繼續進行。

像猶大之窗這種,以辯論雙方觀點,再配合休息時提供的線索,所組合起來的寫法,我應該是第一次遇到。

這種敘述法有個閱讀困難是,思考上會受到證人、辯論雙方的內容影響。

不只如此,證人在供詞時突然的轉折、碎碎唸,檢方刻意的誘導。都是這本小說在觀看時的挑戰。
但從另一方向看,這便是讀者可以與小說角色一起思考的特色。

這本書讓你成為陪審團的一員,從每個人說話的蛛絲馬跡裡尋找真相。

我認為作者很巧妙地運用了一些誤導的技巧,這本小說不只有明面上「要求辯論雙方不得誤導」,在實際內容時,也常常使用場所「法院」=「要求說實話」的誤導法。

誰說謊,誰沒說謊,誰說實話卻不知道那是謊話,誰說謊話卻不知道自己在說實話?

便是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

整體來說,我喜歡這本小說的寫法,覺得有巧思。真相的那扇窗戶我也覺得佈置的很可愛,不過這本書依然有太多龐雜瑣碎的資料,讓人一邊閱讀時感到混亂。

看完這本書時,我還有一個想法,那便是:「如果這本書不是著重在要幫被告脫罪,那麼猜兇手的過程倒可以很快找出來。」

所以,陪審團請就坐,我們將要求,每一位到訪的人員「都是說真話」。
Dr_ice_blue
3 months ago
那天我看到常威在打來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