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 loves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血色大地:夾在希特勒與史達林之間的東歐 - 三民網路書店耶魯大學歷史學系講座教授Timothy Snyder的《血色大地》(Bloodlands),好好看啊。
卯✧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花了一整個月的時間緩慢地讀完,幾乎每一頁都是成千上萬的死亡人數,整本書六百多頁的內文就這麼不斷累加上去,時常感到頭皮發麻和喘不過氣。讀到一半時我還准許自己先讀點別的東西休息一下,再回頭把下半本讀完。但是真的非常精彩,書寫方式毫不生硬並且十分流暢,從關懷、問題意識到理論的使用都是我認同的方向,Snyder的意圖和對話的對象都相當明確,一再強調做歷史的任務是還原曾經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結語的〈人性〉篇章開篇就說:每個人活著時都有名字。他的書寫讓人活著時的樣貌和行動有機會被表現,對我而言,是讓理論能夠回到現實生活,而不是將現實生活理論化的書寫,堅守住了在意識形態之前,應該被認識到的是擁有會感到疼痛的身體的個人這樣的概念,豈不都是法蘭克福學派一開始的、讓我投入下去做阿多諾美學的理想嗎?
卯✧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整本書讀下來,就會發現在兩個強權對峙之下,很難說有乾淨純粹的加害者或受害者的概念,納粹往東進的時候的確讓人感到德國人很可惡,但納粹戰敗、蘇聯接著往西進時,許許多多德國人也流離失所甚至死亡,而這些德國人受苦受難時,希特勒甚至已經自殺了。這不是在說史達林或希特勒,或者說蘇聯或納粹德國不可惡,而是我們在理解這段歷史時,應該要採取什麼態度,以及問什麼問題,才能讓這樣的事情不要再次發生。把史達林和希特勒當成特例來譴責很容易,但「要是我們否定這種惡徒的人性,那也等於否定了倫理學的可能性。/要是忍受不了這種誘惑,宣稱其他人不配當人,那我們其實沒有遠離納粹的立場,而是向著納粹而去。認定其他人無法了解,那就是放棄了尋找理解的方式,因此也無異於放棄了歷史。」,我認為Snyder的意思是,放棄了那些成為歷史的人。
卯✧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很喜歡結語最後這一段:
「紀念死者的文化有其原則,所有數字都是四捨五入,因此每個數字之間的差異都是以十為單位。不過,要是每個數字的尾數並非零,在沒有四捨五入的狀況下,我們好像比較容易緬懷死者。以猶太大屠殺為例,要是特雷布林卡的死者人數是七十八萬零八百六十三,我們也許能夠容易地想到那些死者各自不同:尾數那三人可能就是遭毒殺後衣服交纏在一起的威廉伯格家姊妹檔,伊妲與塔瑪拉,還有在進入毒氣室前對著剪下她頭髮的男子哭泣的露絲.多夫曼。或者,我們也可以比較容易想像在娘子谷遇難的三萬三千七百六十一個猶太人裡,尾數那一位是誰:不如說就是荻娜.普羅尼契娃的母親。事實上,每個猶太人都有可能是那最後一人──他們肯定是,也的確是。」
立即下載
卯✧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喜歡Snyder努力讓個人浮上水面,努力在推論之中仍然保有還原人的立體和複雜性的空間。讀《血色大地》時總是忍不住回頭想到去年初讀的《克里姆林宮的餐桌》,覺得當時對這個主題感到有點疲乏的自己真是太傲慢了,我根本什麼都不知道,對於《克里姆林宮》書寫的人和事件有一大部份都是模糊的想像,很可能不知不覺中擅自將背後的脈絡扁平地當作「死了很多人的歷史」草草帶過。今年想要找時間再讀一遍,好好認識那些在蘇聯經驗中活下來的人們。
衛城去年有出了Snyder的《民族重建》,談血色大地中的立陶宛/烏克蘭/波蘭,也想要接著讀下去。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民族重建》導讀:那些多麼令人傷心的民族主義【書摘】房慧真/迎向當前與骷髏共舞的誘惑──導讀史奈德《民族重建》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卯✧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年初就看完這麼厚一本書讓我信心大增,今年再選個一兩本磚頭書讀應該也是沒問題的吧!!(精神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