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一些我流的狂聰解釋小論文(下收)
在我打開pages打字之後這篇文章已經要hastag文長了,有興趣再點開⋯⋯
寫完開留言了~晚點再整理到AO3,現在需要休息一下
#カラオケ行こ
#去唱卡拉ok吧
latest #44
前言:近期看完《去唱卡拉ok吧》、《去家庭餐廳吧》超過五次,電影版進行四刷到現在,覺得有必要將一些紛亂的感想釐清並紀錄下來。誠然,漫畫與電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載體,電影改編也大致上掌握了原作的核心並做了擴充與延伸,但由於和山老師與野木編劇鋪展故事的切入點各有千秋,因此在電影上映後的現在,我認為有需要將兩者對狂兒與聰實的角色塑造稍作整理以供日後二創(三創)之用。
首先要強調,毫無疑問漫畫版是原作,而電影則是「以漫版做為基礎進行的改編作」。和山老師對於作品的敘事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我認為野木編很細心的掌握原作的核心,然後用自己的方式書寫劇本。和一些觀眾一樣,我第一次看完電影時覺得電影版忠於原作,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更動,不過這種想法在我當天看了兩次漫畫後被推翻了。事實上,野木編對劇情的改動比想像中要大很多,對角色的詮釋也不盡相同,無論是野木編自己的風格,又或是為了電影這個載體而做的改寫,實際上狂兒與聰實的角色形象已經與原作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提出這一點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原作粉絲,因為電影版而前去補完漫畫的人不在少數,當然原作粉絲看電影改編的也大有人在,這都會造成對主角的理解不同。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以上是我對電影版與漫畫版的定位看法。下文所要敘述的純粹是我自身的觀點,更確切的定義是「有看過原作,但觀賞電影版的時候只記得原作的大致輪廓,看完電影後又回去翻閱原作」的人,所做的一點筆記。
立即下載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一、被闖入的世界——談聰實與狂兒的互動
(一)、不一樣的溫柔——兩種版本情節差異(1)
漫畫版是以聰實做為主要敘述者鋪展的短篇故事,篇幅不長,內容也十分精煉。漫畫裡面的時序並沒有明說,但大概是五月的梅雨季到八月的卡拉ok大賽發生的事情。在原作裡並不是組長生日才舉辦的一年一度卡拉ok比賽,而是在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各舉辦一次。另外,在原作裡面森丘中學其實是在最終比賽拿下銀賞而非銅賞,合唱部的和田同學對比賽結果非但沒有不滿,反而對聰實說出這是他「加入合唱部後第一次得獎,讓學長當社長果然很可靠。」之類的話。然而,此時的聰實因為已經感覺到自己開始變聲,並沒有接受和田的稱讚。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原作以聰實為視角展開,我們因而能大概感覺到聰實的個性其實有點冷淡,大部分時間都在為自己的事情煩惱,遇到荒謬的事情會很直白的吐槽,但其實還是對裏社會感到害怕的特質,一言以蔽之,就是青春期。但這個故事也因為這種視角產生了某些侷限,意味著我們只能透過聰實的眼睛看待世界,而視角限縮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讀者基本上只能透過聰實認識成田狂兒這個男人。對此,和山老師在番外裡增補了狂兒過去的經歷,算是補上一些空白。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儘管如此,在老師的刻意為之下,讀者對狂兒的認知非常有限。在《去唱卡啦ok吧》(下稱《卡》)一書中聰實的視線一直追逐著狂兒,其關心程度甚至讓人產生聰實大概對自身的理解或許也不太足夠的感覺,這種感覺或許在之後的《去家庭餐廳吧》(下稱《家》)得到證實。聰實一方面有著青春期的苦惱,一方面又被來自陌生世界的男子吸引,或許是因為變聲期無法解決而產生某些逃避的心情,總之在種種因素下,讀者對於聰實的苦悶雖然有所了解,但因其處於青春期的不穩定性,對於聰實的想法仍留有很大的想像空間。至於狂兒更不用說,原作的狂兒更加瀟灑,感覺好像沒有什麼在乎的事情,對於聰實來說,這個男人就像一個謎,帶著神秘又致命的吸引力。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聰實在單行本番外也說過討厭狂兒「表情可怕」與「總是冷笑」,他對於狂兒的來去自如既感到困惑,顯然也覺得有些害怕。雖然在練習唱卡拉ok期間兩人的距離感好像拉近,但實際上,漫畫《卡》裡頭的成田狂兒大致維持著一種捉摸不透且富有魅力的形象。
然而,電影版最終並沒有採取這種敘事方式,雖然故事還是環繞著聰實的國中生活,不過比起那風一般謎樣的男子成田狂兒,電影裡面狂兒更溫柔、更有人性,反而擔任一種導師之類的角色引導聰實並和他相處。這和漫畫版裡面展現出的,好像總是聰實一個人在努力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卡》和《家》裡面讀者會強烈的感覺到這段關係是否只有聰實在在意,不過仔細一想當然不是這樣,這留到之後再說。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閱讀《卡》的漫畫時,其實感覺狂兒是很自說自話,甚至自我中心的角色。第一次在卡拉ok包廂的時候,聰實椅子都還沒坐熱,狂兒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大聊特聊自己對音樂的見解,比方說經過他的「審查」,覺得森丘中是唱的最好的,等於森丘中的社長一定是強中之強。絲毫不在意其實森丘中其實只拿第二名的事實,接著雖然詢問聰實可不可以唱歌,但沒有像電影一樣問完才去拿麥克風,而是在問的時候手根本已經握麥了,這個肢體語言表達的不是詢問,而是告知。若說在電影版中狂兒是用半脅迫的方式詢問聰實意見,好讓聰實答應,在漫畫中展現的則是狂兒壓根沒有想過聰實拒絕的可能性。電影版裡狂兒與聰實至少還能一問一答,原作裡面強調的反而是雖然表面上一問一答,但其實根本沒有進行有效溝通,讓整起事件顯得更荒謬的黑色幽默。
要說明的是,因為原作只有一本,所以電影版大部分是補充設定,直接刪掉的主線劇情比較少,大致就是對這段送草莓的台詞跟結尾進行更動。個人覺得這樣的改編雖然可惜(因為我很想聽會動的狂兒講那句台詞),不過這兩段落的台詞都有點越線,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爭議。加上電影版裡的狂兒雖然言語輕佻,也不會跟人(聰實)保持社交距離,總是貼在聰實身上,但很明顯電影版狂兒比較有社會常識,也比較在乎聰實的心情,這樣的個性講出那句話也許顯得冒失,推測是這樣才予以刪改。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電影版的特色在於狂兒的行動都是有因有果的,觀眾有線索得知狂兒每個行動背後的原因,比如在電影版裡面曾明確的提到狂兒當天因為「關西鬣狗」大哥決定去蒲公英音樂教室上課,產生被刺青的危機感時,正好走到聰實參加合唱比賽的會場,認為是「聽到天使的歌聲,覺得是上天的旨意」而找上他。漫畫版裡面則沒有提到狂兒一開始找到聰實到底是什麼契機,不難理解在聰實的眼裡這個人就像突然開到橫須賀的船要求通商一樣莫名其妙。
和山老師透過這種近似無厘頭的行為展現狂兒不聽人話的個性,也將主角兩人的差異與張力拉到最滿。在漫畫版裡面,狂兒是在路上偶然經過(或是跟蹤)要出發去戶外教學採草莓的聰實,直接把人帶到卡拉ok包廂進行大哥們的歌藝指導;電影版則簡化成某天聰實下課遇到狂兒提早抵達,走進包廂後才發現裡面竟然有一群黑道群聚。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到這裡為止,其實都感覺得到狂兒並沒有很在意外界的眼光,也不是很在意聰實的想法(聰實其實想去採草莓QQ),相較起來電影的演繹多少還有點人性,至少聰實在包廂下跪的時候,狂兒可是跟著一起跪了下來。至於漫畫的狂兒性格產生轉變,私以為是在結束歌藝指導,狂兒載聰實回家的那段對手戲,也就是被刪掉的送草莓橋段。
這裡簡述一下劇情:回家的路上,聰實無力地表示他不行了,(注意:此處沒有看到斷指濕紙巾的橋段,這部分是電影版往前挪,成為聰實第一次有對狂兒情緒爆發的引線。)聰實說自己也在煩惱合唱祭,又要準備升學考試,一切就到此為止吧。狂兒沒有多說什麼,但是下一秒卻把車頭轉向超市,在聰實還摸不著頭緒時買了一盒高級草莓禮盒送給他,對他說:「其實你很想去採草莓吧?」聰實聞言沈默了一段時間,最後告訴狂兒其實要指導他唱歌也不是不行,但他會怕其他黑道,所以條件是只有狂兒的狀況他可以繼續跟對方去唱卡拉ok。聽了聰實這段話,狂兒不禁大笑說:「聰實同學是個濫好人呢⋯⋯雖然我這輛車基本上只會用後座載人,但坐在副駕駛的人不知為何都沒辦法離開我。無論是女人還是你。」
比起電影版聰實崩潰的說自己真的沒辦法,漫畫呈現的是聰實面色慘白、氣若游絲的模樣,大概是他很相信狂兒,結果狂兒卻嚇壞他的模樣,令人不禁感到有點可憐。而狂兒對此的表示是直接買了一盒草莓送他,並且請聰實當成指導費,其實在這裡狂兒明顯早就注意到聰實的心情,但卻沒有真的照顧他的情緒,還是半強硬帶他走了,事後送禮盒應該也是想要彌補一下,結果在聰實妥協的下一秒,又立刻說出無論是女人還是你都離不開我的副駕駛座這種白目話。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看到這裡,讀者應該都會產生這傢伙到底有沒有良心啊~的想法吧。結果,停止指導的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好像只有徒留聰實回家後心緒不寧,以及因為那盒草莓心動又煩惱的青春模樣。但以此做為分水嶺,漫畫版的狂兒似乎開始對聰實更加重視了一點,不僅說「難得有你幫忙指點,希望可以拿出最佳表現。」,還盯著聰實揉他的頭髮,說聰實「好可愛啊!」這也是除了之前聰實被黑道大哥嚇到抱緊狂兒的手臂之外,漫畫版第一次狂兒主動跟聰實有肢體接觸的情境。之後回家的路上,狂兒甚至提醒聰實不要沒事誤入黑道的地盤,還畫了一張醜地圖給他。
或許因為狂兒自來熟的個性,讓讀者不禁也有點忘記其實他靠近聰實的時候其實大部分都是在脅迫他答應某事,看到電影版的時候,若像我一樣只對漫畫有一點印象的讀者(但其實距離我上次重看漫畫大概是電影三個月前的事情而已),或許也不會覺得有什麼違和感。不過其實電影與漫畫的主角個性在這時已經有本質性的差別了。電影版初次見面的開頭聰實正從樓梯往下走,而狂兒則是上樓,暗示天堂來的天使與會下地獄的人,兩個人的站位也始終讓聰實與狂兒平高,顯示兩人的關係其實是對等,甚至有將主導權交給聰實的意味存在。
電影的聰實比較能坦率地拒絕狂兒,對狂兒生氣,而且兩人的溝通是有效的,即使是同樣的台詞說出來效果也不同。譬如電影中聰實提出結束唱歌指導,狂兒同樣對聰實說:「好吧,那也沒辦法,抱歉嚇到你了。」隔天又好像沒事一樣傳了音叉自拍開玩笑,而聰實的回應是接起狂兒的電話,跨出那一步主動約對方去唱卡拉ok。
漫畫版則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在漫畫裡面狂兒一樣感覺到聰實心中的憂鬱與愁緒,但對此並沒有多做安慰,或他覺得買草莓已經是他可以做到的最大安慰,然後又說了他的副駕駛理論(但狂兒這種不知道把聰實當成小孩還是女人看待的個性在電影則用了和子的橋段展現,白目程度不相上下。),事後兩個人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去唱歌,事情好像被揭過了,可是連載到《家》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從來沒有被解決過,聰實還是搞不懂狂兒在想什麼,狂兒也沒有想跟聰實說的打算,大有粉飾太平的模樣。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如我前段所說的有因有果,野木編的故事裡狂兒和聰實的人物成長曲線已經完整,各自在這段經驗都有所收穫。不過漫畫版則留下無限懸念,直到《家》連載再開,讀者更能深刻感受到三年前的相遇遠遠沒有終結,兩個人需要解決的事件還有太多,對於彼此的了解也確實不夠,在信任感不足的狀態下連兩人未來的感情走向都猶未可知。
二、眺望青春的遠處——兩種版本情節差異(2)
除了被刪掉的送草莓戲碼,電影版更多的其實是增補漫畫裡留白的段落。《卡》僅有一集,但起承轉合均已完備,具有明確的故事主軸與核心。漫畫的魅力正是來自於和山やま老師對作品進行的大範圍留白。
前述提及,漫畫本篇的視角完全從聰實出發,角色之間的互動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這種資訊不對等——讀《卡》漫畫版的時候並沒有畫出聰實的自我介紹環節,但狂兒就這麼自然地說出聰實的名字(電影版裡面倒是有交代是從合唱歌本的姓名欄看到的);而《家》裡面,聰實曾經自述自己想當公務員,於是狂兒就順口說出你的哥哥是國小老師,但從聰實的反應可以得知他並沒有跟狂兒提過什麼家族資訊——很明顯的,聰實僅能從跟對方聊天時隻字片語拼湊出樣貌,而且因為狂兒老愛亂唬爛導致訊息虛實交錯,相反的,狂兒根本連岡家的族譜都掌握了,這話雖然有些誇飾,但狂兒的職業是討債的黑道,要查這種事易如反掌。雙方資訊落差是令讀者看了焦急心癢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漫畫版敘事的高明之處,正因為沒有把話說死,連兩人的關係都梳理不清,才能讓解讀的空間變大,使讀後餘韻無窮、引發討論。
然而,漫畫可以如此操作,電影則有其限制,在劇本書裡頭和山老師X野木編的對談集裡野木編曾說:「漫畫裡頭用了大量的心聲,但電影沒有的話比較好。山下導演也不是那種喜歡使用內心獨白(monologue)的類型,所以討論過後決定拿掉了。」(頁135)因此,電影裡面實際上增加了相當多的橋段來填補段落間的留白,使整體故事變得更加飽滿。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而在這些增補的橋段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聰實的電影部社員新身份與天台的對手戲了。原作中聰實大量的內心戲被和社團同學一起看電影的對話取代,與其說兩人在看的電影巧妙的對應了聰實的心情,不如說聰實也同時在選擇他想看進去的段落吧?畢竟,聰實可是被同學唸「看電影時不要用手機」,比起身邊專注於影片本身的同學,聰實幾乎是邊看邊想其他事情,甚至還出去接了一通電話。透過電影社,聰實內心的疑問不再需要觀眾自行解釋,而是通過和朋友的對話浮上檯面。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至於天台,無疑是將聰實的內心剖白得更為徹底,這個天台場景在劇中出現了兩次,可以看出修改為劇本後兩位主角的對手戲變得更多,狂兒的角色空白也被填上一部份。因此天台這個敞亮的地點,也成為狂兒與聰實第一次正式開誠布公的重要場景。山下導演曾在訪談說出:「原著中的成田狂兒更像是個幻影,且給人一種是鬼魂的感覺,看完之後不禁讓人想說『這人真的存在嗎』『這人真的是流氓嗎?』,這點我和綾野剛討論了很久該如何表現出來。不過我認為在綾野剛的詮釋下,這個角色變得更有溫度且富有人性,和原著漫畫中的狂兒作出了差異。」這樣的話(鏡週刊《去唱卡拉ok吧》【專訪2】)。顯示導演與演員對於電影與原作的角色塑造不同是有意識的。
但儘管電影填補了許多空白,例如聰實的家庭與校園生活,還有兩個角色的連結,某種程度上可以提供給二次(三次?)創作的創作者們一些資訊,也給觀眾心中的妄想提供了一些素材,不過,若依照野木編在劇本書的後記所言:「實寫版的結局就是二次創作,原作是至高的聖經。我所寫的腳本是《去唱卡拉ok吧》的『國中生的青春電影版本』,這樣理解的話我會很感謝的。」則我認為電影的版本確實和漫畫的版本有相當的差距,這可能也會導致二次創作時的解釋不同,若針對電影版與漫畫版進行二創,可能會得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個部分會牽涉到本篇雜記的第三部分,請允許我容後再談。
回到天台的劇情,此時的聰實向狂兒坦承自己面臨變聲期,而狂兒的回應堪稱溫柔,他告訴聰實:「你真是笨蛋啊,如果要說純淨的話,那南銀座這區可以全滅了。」在這個場景裡面,除了聰實說出自己的困境,狂兒也主動展示自己的生活場景。兩人的關係在這場戲後肉眼可見地拉近了,除了肢體接觸展現的親密感外,最重要的是聰實對狂兒的存在不再感到虛無與困惑,在電影的結尾處,聰實從天台眺望即將被拆除的南銀座時,除了宣告自己在青春期的一場奇遇,一個階段的改變以外,他還能夠看著皺巴巴的名片確信地笑著說:「存在啊。」;
反觀漫畫版本裡,狂兒是在開車經過和子酒吧時隨口提到這裡是卡拉ok大賽的舉辦地點,同樣是只有兩個人存在的私密空間,車上與天台上形成截然不同的感覺。車子狹小加上車窗的死角,展示出一種片面的、不能掌握全貌的隱喻,與漫畫裡面聰實單方面限縮的視角相得益彰,而電影則更著重於展現一個階段的開始與結束,以開闊的天台做為場景的開展,顯然比車子要有氣魄。天台劇情的增加,可以說是因為劇情側重的角度不同而有的必然結果。
(三)撞鬼或是美夢一場?——兩種版本情節差異(3)
無論在哪個版本裡面,聰實都順利的畢業、升學,狂兒沒有讀他的訊息,兩人也直接斷了聯繫。但藉由電影社同學之口,彷彿聰實的自我詰問:成田狂兒是真的存在的嗎?抑或只是一場幻影?在漫畫版裡,這樣的疑問大概能對應到女同學們討論聰實同學的畢業文集段落。也是在這個時候,讀者更清楚地意識到聰實到底因為狂兒這個撩完就跑的負心漢流了多少眼淚,電影裡則省略了這段,讓一切停留在齋藤潤飾演的聰實滿足的微笑。
在兩個迥異的橋段當中我們看到了兩種不同面向的聰實——漫畫版的聰實留下沒有被解決的疑惑(畢業文集:不曉得狂兒他現在到底是在哪裡做什麼事),電影版則可視為一個階段任務的完成,令人聯想到《彼得潘》類型的論述,聰實已經跨越了那個階段,正面迎來成長的陣痛與結果。不過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不管是哪個結局的聰實都好好的過著沒有狂兒的生活。
根據和山老師訪談會上講述的裏設定,狂兒因為揍了古柯鹼外星人進監獄蹲了三年。站在聰實的角度,讀者不免也會疑惑,究竟在狂兒的心裡,聰實是怎樣的存在呢?透過一首〈紅〉,想必讀者都已經清楚狂兒之於聰實的重要性,在迷惘的青春期裡,狂兒相當於一個啟蒙的角色,如果沒有狂兒,聰實說不定對人際關係還處於一種蒙昧的狀態吧。
在電影裡藉由即將拆除的南銀座暗喻聰實與狂兒相遇的期間限定,也好像一場會醒的夢(應該算美夢)。但漫畫裡並沒有這個橋段,原作裡面聰實一開始就把狂兒給他的名片扔在卡拉ok包廂的沙發縫隙裡頭,連懷念都無從憑依,至於那一盒草莓?就像只能放在社辦的電影放映機一樣不會留在聰實身邊。長大的聰實考上東京的大學,在準備搭機去羽田機場的時候和同樣要去東京工作的狂兒「巧遇」了,而在這之前聰實才在畢業聚會的卡拉ok包廂撿到狂兒的名片,終於讓他的困惑有了落腳之處。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究竟這場重逢是刻意或是巧合,和山老師在訪談會上也略做說明,不過既然沒有畫在本誌裡面,其實也不影響閱讀理解。但話又說回來,狂兒這個突然殺出來的舉動無疑打亂了聰實的陣腳,這場會面也成為《家》的緣起,升上大學的聰實必須重新面對青春期時沒有解決完的疑問。而在電影裡,他們的相逢不再是以聰實為視角,而是狂兒自顧自地在新落成的飯店外打了電話(題外話:仔細看片尾彩蛋的狂兒著衣,會發現他身穿的是亞麻材質吸光的襯衫,既不夠挺也沒有以往合身,和以前擔任若投補佐西裝筆挺的樣子有些差異,確實很像剛出獄的打扮啦。)這段視角據野木編所說只是她的二創,不過同樣的,單行版結尾也是狂兒視角的番外,個人覺得也是彌補了一些狂兒空白的心情,至少,我們可以確定他想和聰實的人生繼續有所交集。
從這兩個不同的結尾裡面,可以感受到原作跟劇本的不同意圖。同樣都留下讓觀眾遐想的空間,但風格有明顯的不同。透過野木編的劇本與山下導演的鏡頭,可以感覺到藍天白雲,一片寬敞光明的未來,可是以漫畫的角度來看,則顯得有些晦暗不明,讓人忍不住想知道後續,但當年《卡》就這樣結束了!而狂兒身上的「聰實」刺青,引發了無數的討論。究竟那麼工整的刺青是狂兒找人刺上去,還是他真的變成爛歌王了呢?即使是爛歌王,那個饅頭好難吃的荒謬作戰又意味著什麼?不就是在說狂兒其實超喜歡聰實的嗎?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雖然和山老師後來有說這是出獄後參加的第一場卡拉ok比賽輸掉刺上去的,不過像綾野剛那樣覺得是狂兒自己刺的也不少吧。至少在看到老師的訪談前,我也覺得那根本是狂兒自己刺上去的呀。這種對狂兒心思的不確定之處,也正好呼應了貫穿整篇的疑問:狂兒究竟在想什麼?畢竟誰想主動在自己身上留下討厭的記號呢?
我想,這種沒有說完的曖昧之處,就是漫畫與電影最耐人尋味的地方吧。
水深🎤男銀座行こ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小結:
儘管已經寫了八千多字,但思來想去這篇雜記還是有很多未竟之處。一開始我只是在腦內稍微想想,沒想到認真要談有那麼多細節!這點真是讓人驚訝⋯⋯。其實我真正想討論的是《去家庭餐廳吧》後續到底怎麼發展,結果這篇被我寫成比較版本研究(??),再談就要離題了,因此打算之後再開一噗。這篇小文寫到一半才突然覺得應該稍微打個大綱,所以前半段都是興之所至,主要是對我這陣子寫同人文的時候常常覺得腦袋打結的地方做一些釐清,因此顯得非常發散,這點很抱歉。如果用粗暴的方式得出結論的話,我認為漫畫版的後續會怎樣真的不好多,而且疑問也還有很多尚待解釋,不過電影版已經劃下一個圓滿的句號,應該說野木編寫劇本的時候把和山老師原作的很多問號順便拉直嗎?所以對於聰實與狂兒的關係會以比較正向樂觀的方式看待。
在原作中,狂兒對聰實的態度一直很飄忽,感覺也很不明確,甚至看完最新進度會開始懷疑人生。不過電影版裡面聰實演唱〈紅〉的時候,狂兒眼眶含淚的表情已經讓一切盡在不言中。順帶一提,關於〈紅〉在這篇雜記裡並沒有被提到,雖然很想一起考據一下但力有未逮,但很多噗友已經有精彩的見解,請大家務必去河道看一下。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與其說是解析,不如說是我個人對二創策略的一些釐清。個人感覺是如果要進行二創,可能還是得從漫畫與電影的版本擇一,補充的部分也應做取捨。對我而言,漫畫的劇情還沒有完結,人物的塑造空間相對來說寬敞很多,電影則已經明確地做出定義,對於希望已經有明確人物性格當作基礎的創作者來說或許比較友善一點。但實際操作還是有賴各位自行發揮。以上!
============
宋宵沒有
3 months ago
水深老師⋯⋯這邊拜讀完您的小論文了⋯⋯
因為您解說的非常全面(?)所以只能大感謝這篇解讀讓我看到了原作以及電影本身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可以更仔細咀嚼的地方
好多地方(尤其是(1)中所提到其實很黑道、也蠻霸道的狂兒)都讓我頻頻點頭大感同意⋯⋯!
在意識到原作是若即若離又彷彿只是回憶般的留白,但電影版是更溫暖的、真實的人類相處後,再加上想到可能電影也是某種「與原作同設定的改作」,就覺得接下來自己重刷這部作品時能獲得雙倍以上的滿足了
另,也是因為這樣我終於豁然開朗為什麼綾野狂兒→齋藤聰實的距離感跟貼心感(?)對我來說跟原作很不一樣了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綾野狂兒的殺傷力太可怕了⋯!
salix1222044: 哇啊⋯⋯!謝謝宋宵!我沒想到有人真的會把它看完 我昨天寫完甚至沒有很認真回去檢查錯字(
對我來說原作狂兒真的⋯⋯好黑道!家庭餐廳有變溫柔所以已經忘了,但卡拉ok單行本時期真的會大喊渣男!!
對我也覺得如果當成平行世界或兩個作品就可以得到雙倍快樂⋯⋯如果拿一些設定截長補短一番就是N倍快樂 很有彈性!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真的是真理www但綾野狂兒的詮釋版本我也覺得非常迷人 好喜歡!
巧克力
2 weeks ago
好不容易看到有字幕的電影版後又接著看漫畫的我,真的還沒很能理解副駕駛座的用意。還有那段「下次說不定要刺上你的臉」的發言,讓我決定自己應該要再多看幾遍這作品到底怎麼回事(讚美意味...
ihatewish: 多看幾次~~~準沒錯~~~~~~
巧克力
2 weeks ago
purple79243: 熬完明天的班我深呼吸一下,再來繼續熬這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