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先生
3 months ago
(自助vs跟團)最近吵得很凶的作家vs旅行團事件,我誰都不認識,也沒有要討論誰是誰非 (太多人討論也不差我一個)但文章底下留言,有很多人跳出來說「所以他們一定自助旅行,絕不跟團,好壞自負」(以下續)
latest #29
Q先生
3 months ago
我也真的有認識台灣的朋友都是自助旅行,坦白說我蠻佩服的。
Q先生
3 months ago
以我這把年紀,要我去自助旅行,光想就很累,我大概就會待在家裡耍廢了。
Q先生
3 months ago
但我也發現,美國人好像不太流行跟團(除非是遊輪)旅行團之間的競爭/促銷好像沒有台灣那樣激烈。
立即下載
Q先生
3 months ago
而且我認識的人去歐美自由行的,幾乎都是女生(單身或是和其他閨蜜)大概是女生可支配所得比較高? (unsure)
Q先生
3 months ago
(台灣)男性朋友帶老婆出遊的,就是跟團的多。
dreamfool
3 months ago
我都是自己計畫, 最多有時去參加個半天團(通常是戶外活動). 但是現在懶很多,還是不想跟團,只想有人訂好機票飯店然後我自己決定其他的活動.
Q先生
3 months ago
dreamfool: 我也有想到,你就是一直都是自由行的人(佩服)台灣好像蠻多那種「機+酒」的半自助,大概就是針對你這樣的客人。
黑膠芝麻
3 months ago
我是滿喜歡自助旅行的,形成不用被綁住,只想去自己想去的點就好
Q先生
3 months ago
對我而言,如果是去語言不通的地方,或是像歐洲這種每個街角都很有歷史典故的,我覺得還是跟團比較妥當一點。當然我也知道有人功課做得很足很細的,我覺得也有可能是台灣人出去歐美一趟(日本香港這種不太算)不容易,我認識的自由行的台灣朋友,都是蠻久才出國一次,機會難得,所以規劃得很清楚很仔細,變成人生中很特別的體驗,這樣也蠻好的。
Q先生
3 months ago
Daju: 對,但是像我這種愛耍廢的人,可能睡到很晚才起來,混一下一天就沒了,哪裡都沒去成,或是計劃不周然後頻頻迷路。參加團還是比較有紀律一點,但是團員組成/領隊變成很重要,同行團員要是有那種drama queen的,真的會大大掃興。
Q先生
3 months ago
還有,活到這把歲數,與其說我喜歡旅行,不如說我比較「不想工作」,不喜歡時間被綁死的感覺,當了一輩子社畜幫人打工數鈔票,那種受限的感覺比較煩人,不過大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錢沒存夠當然只好繼續工作下去,我也是OK的。至於好山好水好風景,我不敢說自己看過非常多,但也不算太少了,不太有什麼被剝奪的感覺。如果我一直住在台灣而極少出國,可能就會有類似感受(而且現在很多人出去旅行的意義只是為了拍照打卡證明自己有去過而已)(unsure)
我的旅行是被我父親訓練出來的吧,從小就訓練我們看地圖搭交通工具問方向,可能是因為他童年逃難過,12 歲時單獨搭火車跨越幾個省到廣東邊界找人蛇偷渡離開中國,所以早早要我們學會游泳騎單車增加逃難生存的技巧。
我有參加過幾次旅行團,都不喜歡。最早是中學童軍活動去歐洲,因為是未成年必須有成年人帶,台灣旅行團安排的行程非常觀光客而且是給大人的,餐廳都還是安排中餐,我後來跟小夥伴要求脫隊自由行,現在想想也覺得自己真大膽,晚上居然也都能找到旅行團安排好的旅館,只能說童軍的求生訓練不錯吧。
之後來美國都是拿著 AAA 的地圖跟旅遊書自己玩。直到前幾年台灣朋友小公司辦員工旅遊去日本,拉親朋好友加入湊人數,算是私人團客製化行程,沒有推銷購物,但行程還是很制式,行程會經過一家著名酒廠,那家有停車場廁所,但領隊完全不知道這酒廠,也推說沒有事先要求不願意停,還是在附近一個很多旅行團的購物店休息上廁所,雖然沒有強迫購物,但還是很無聊
最後一次參加團,是上次搭郵輪,跟著阿蟲的建議,某一個西班牙鐘乳石洞參加團才容易到,果然也還是安排了一個珍珠購物。後面幾站,按照阿蟲的建議,自己搭公車搭火車,都很好玩,同行的台灣朋友不是每個都習慣自己走,有些還是參加團,回到船上大家分享行程,我還是覺得自己走的好玩,再後來幾站,那些朋友就改成跟我走,只能說,人一多就複雜了,光是吃飯就無法彈性,要找餐廳有足夠位置,就很多限制了。
Q先生
3 months ago
自己坐車我也OK,我方向感也不錯,前幾年還坐火車橫跨美國也完全沒問題。但是坐車還要拖著重大行李,每住一晚就要重新packing/unpacking,那就是另一回事。逃難的事我也聽我爸講過,但是出去旅行還要體驗逃難的感覺,那就不是旅行了啊。至於AAA地圖的日子,我也經歷過,年輕時候住在中西部,把那附近的州幾乎全都開過一輪。但我現在年紀大了,真的不太適合那種方式了。
我覺得自助還是跟團,跟人的個性有關吧

我有台灣朋友就是愛跟團,每年出國幾次都是跟團。

我的美國朋友沒什麼跟團,除了一些特別地區,這次過年,公司一個 ABC 工程師安排了 Patagonian 十日遊,就是雇用當地人扛背包行李,他們只需要自己走路,晚上都有人幫他們架設帳篷住宿跟準備食物。
癡漢。 says
3 months ago
我現在連飛出去聽音樂會都覺得很疲倦,音樂會以外的時間只想躲在旅館裡睡覺,旅館不能待就去圖書館,完全沒有逛街的興致。
Q先生
3 months ago
arrays: 年輕的時候,就是想走很多地方,又不想花錢/也沒錢,所以就看著地圖到處開車,那時候汽油一加侖好像才0.89, 出去玩一律住很簡陋的地方,有時候還和別人一起住,真的是超級「自助」。現在我是不太願意這樣了。年輕時候真的想往外跑,閒不下來,現在家裡還算舒服,工作完也沒什麼力氣,就幾乎都宅在家了。
Q先生
3 months ago
不過我看那個網紅作家PO的照片,如果自由行,我應該住不到(也不會去找)那種等級的飯店,聽說後來還去住東方文華,所以跟團好像蠻是划算的。當然重點應該還是行程的安排,還有團員組成/領隊等等。
小肥魚
3 months ago
我完全同意,出門旅行這麼麻煩,如果不是跟喜歡的人出去,還不如待在家裡咧。

然後發現對越來越多夫妻/伴侶來說,結伴出去玩的那個「喜歡的人」,和枕邊的那個「喜歡的人」往往不是同一個,這點讓我覺得很有趣。
Q先生
3 months ago
erhugreatwall: 對啊。你之前的噗有提到,大家也分享很多,這種情況其實愈來愈常見。即使是單身的人,當然也有出去玩的權利。為了分攤費用,還有安全考量,找一個人同行,就算不是家人或是閨蜜,我也可以理解。我有個女性朋友(住台灣)最近甚至自己一個人出國玩了十天,但人家是不是在異國另有什麼約會/伴遊的安排,我就不清楚。(unsure)
Q先生
3 months ago
那個網紅作家好像是和粉絲一起去旅行的,不知道旅程結束後還會不會是粉絲就是了。這個事件她也賺到一大波流量,雖然好像罵她的比較多,但也有不少支持她的,她只要臉皮厚一點,應該也沒什麼損失,至少比完全沒人談論要好得多了。
我自己是從年輕到成為家長前都單獨旅行的,連以前有長期交往10年以上的伴的時候也是自己旅行,因為對方...就是不適合一起旅行,跟幾個閨蜜或是網友去都好玩太多;直到這幾年成為家長被迫變成不是單獨旅行,個人(單親家長)覺得能有一個人跟自己家(我跟小孩)出去玩,互相照應就很難得&萬分感謝了。
Q先生
3 months ago
kokoro: 謝謝分享(佩服)
SoQueer: 年輕時旅行真的可以很隨意。我們就有過臨時決定去新英格蘭看楓,開到才發現旅館全滿,找AAA ,說最近的旅館是90 公里以外,只好睡車上。

現在則很懶惰,一月時臨時決定去夏威夷,我就擺明只打算 do nothing, 不排任何活動,下飛機先去 costco 買酒買零食,之後就是在房間喝酒看海,在附近海灘浮潛散步,什麼行程都不買。
Q先生
3 months ago
arrays: 很懶惰應該就是直接待在家裡,而不是臨時去夏威夷吧(還要花機票住宿)我好像也不會跑去某個地方放空,但偶而一下也蠻不錯的。我現在把假都用在回台灣,參加野外求生音樂營,剩下時間能夠出去玩一次就很偷笑了,也不太有飛去某個地方放空的時間和動力。:'-(
Q先生
3 months ago
我上次去夏威夷,筆電還帶在身邊,還要一直視訊,真的很不像在休假,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小單位人少就是這樣。
SoQueer: 上班族啊,job security 就是放假要繼續看工作。我以前有過請半天假,在台灣每天早上起床上四小時的班,請四小時的假,沒辦法年假不夠多。

這次回台灣過年,是很難得不帶筆電放假,只有手機遙控過兩次。主要是大老闆是法國人吧,歐洲人放假就是放假。

我現在的確很宅,沒事喜歡在家裡。只是偶爾還是喜歡換一個地方放空
Q先生
3 months ago
我跟過幾次郵輪團,旅行途中認識一些人,變成很好的朋友,十多年後都還有聯絡/見面,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跟團超值得的(可能我的個性比較適合跟團)(unsu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