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羽🐄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2024廣義閱讀串
社會科學/文學/影視作品etc.
為防止總是感覺自己什麼也沒做,打算把自己讀過的東西打點字記錄下來,也避免我金魚腦
可亂入聊天
latest #12
掰噗~
3 months ago
(p-hungry)
笑死bot
3 months ago
笑死
哞羽🐄
3 months ago
本來是發在推特,後來覺得不適合又改去藍天,但我覺得兩邊都滿不適合的還是只好丟到噗浪,朋友們可以督促我看東西
立即下載
哞羽🐄
3 months ago
1. 快樂的死
之前已經讀了異鄉人,頗為喜愛,因此我對這本被稱之為異鄉人的雛型(?)有不錯的期待。
但讀完後略為失望,沒有想像中有趣,我想這本可以跟月亮與六便士一起並列為我心目中的怪直男文學經典?主角的詭異性格都很讓人難以理解,不過還是不錯只是我很難共感而已。
哞羽🐄
3 months ago
2. 日本新中產階級
儘管時代變化,但記錄的種種在日本社會中仍然能夠見到,比如家庭觀、政治觀、性別觀等等。跨越了30年的記錄使這本書不只是記錄和預測而已,還真正見證了整個社會變遷的過程。同時我也很喜歡他說日本人的兩個基本價值觀「忠誠」和「能力」,尤其忠誠一思想在日本社會中更是明顯。
哞羽🐄
3 months ago
補充,我很敬佩傅高義在1950年代季前瞻又細膩的分析與紀錄,以及他竟然能跨越語言的一大障礙在異文化完全投身田野以外,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和同為研究者的前妻蘇珊如何和他們在日本做研究這段期間結識的六個家庭維持長期友誼,這段友誼甚至延續到了他們的孩子甚至孫子。
社科研究不能把對象當作物去研究,那結果必定不夠深刻且高傲,一個最大的基本原則就是應該把對象看作人去對待,而且必須是平等地、不帶自文化傲慢地去看。傅高義和蘇珊所作的是我理想的社科研究最美的型態,但這種美並不會出現在研究本文中,這樣深邃的、難以言說的感情和羈絆只會存在於成果以外,我很感動他們在成果以外的地方寫出來了。
哞羽🐄
3 months ago
3. 金閣寺
把青少年對於自我無限擴大和糾結心理描述相當的細膩,以自我為中心的高傲自大卻也同時自卑懦弱。儘管抱持著「不想被他人給理解,也不想理解他人」的封閉心理,卻又因為和外在社會一切往來的過程中逐漸走向破敗和毀滅。如今的我看來覺得不夠社會化的種種心理,若是小時候我大概能夠獲得某種共鳴的吧。
我很喜歡柏木拿出鶴川生前的信件給主角看的段落,那段我認為可以說是壓垮主角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他心目中那個永恆耀眼、清澈、透明的朋友,竟然再也不清澈了,並且這樣的汙濁還是在鶴川死後才透過看似關係不好的柏木得知,想必主角是深受打擊的吧。不過也能夠理解為何鶴川不把傷心事和主角坦露,他大概也了解主角對他人的事情並不太關心,不過至於為何是柏木就很耐人尋味了根本是地獄的三角關係
哞羽🐄
3 months ago
不過這部也給我怪直男感,會一直在心理murmur耍自閉搞憂鬱不斷自我憐憫的那種類型,外加上一些很傳統父權對於女性的描寫讓我看一看會有點皺眉,好好笑、、、
哞羽🐄
3 months ago
順帶一題我讀書都是社會學和文學交錯讀,就算很喜歡社會學但一直讀還是會讓我想鼠因為社會學真他媽難懂==
哞羽🐄
2 months ago
我忘記這串叫廣義閱讀串了,趕快來補最近看電影的心得
4. 可憐的東西
簡單描述的話就是黑暗版芭比,芭比也很喜歡但我更喜歡這部。
整個畫面到配樂到音效到人物的塑造我都很喜歡,詭異的氣氛塑造得很好,從頭到尾都有符合那個奇怪的調調。對父權社會直接或間接的諷刺我也都很喜歡,尤其是貝拉開始看書後那個花花公子對她說「自從你開始讀書候你就不可愛了」,幹我真的愛死這個反諷😍😍
因為距離看這部有段時間了外加我現在累死,讓我有點難寫出更深的評論,總而言之我很喜歡這部如何去描寫女性的不同成長階段都受到來自男性約束控制

btw很多社會學梗會讓社會學徒看到笑出來,愛死了
哞羽🐄
2 months ago
5. 去唱卡拉OK吧!
沒看過原作就去看了電影,整體來說我很喜歡這部!看了很愉悅。
最近(一直)在為了「什麼才會被認為是BL」這件事情困擾,我認為將所有親密關係都簡化成為愛情是一件很無趣而且不可能的事情,更認為不是所有關係都必須要有個精準的詞彙去對應。而狂兒和聰實的關係也是這點讓我滿喜歡的,如果很果斷地將他們當成愛情看就會滿可惜的吧。
順帶一提狂兒讓我很有異於常人的親切感,因為生日和我都是5月5日,而且我的本名當初也是在登記的時候寫錯字(同音不同字)
哞羽🐄
2 months ago
但我要說我覺得聰實的演技……很多情緒表達都不夠到位,看電影的時候一直想吐槽你這也太冷靜了???屁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