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2024春節三大(?) #電影心得集中

可憐的東西(2023),4.5💖
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2023),4💖
去唱卡拉OK吧!(2023),3💖

https://images.plurk.com/3CYL9tFM5mcxHloTmg8zgI.jpg https://images.plurk.com/3ag44pzhoteQsw4TyKtE7x.jpg https://images.plurk.com/2JVWsz4kMI1ujkPGud3FZo.jpg

#電影 #雜 #spoiler #喜歡list
latest #27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2023)

https://images.plurk.com/5TCOwWgzoeQxGqs7pFOWBa.jpg

金馬影展舊文重發 拍謝)
小蒲🐱
4 months ago
《可憐的東西》改寫/翻玩科學怪人,將受其造物者所追殺的the monster置換成受造物者憐愛的女孩Bella,後者純真率直的性格搭上極為美麗的皮囊,以及電影偏向黑色喜劇的調性,使Bella在探詢自我的過程中得以發展出和monster所選擇的反叛路線截然不同的快樂結局。

導演尤格.藍西莫以他擅長且具標誌性的超現實視覺風格,包括風格強烈的美術設計、服裝設計、鏡頭使用與性愛場面之呈現等等,讓一齣略帶苦澀卻又稍嫌夢幻的黑色童話故事得以在艾瑪.史東精湛的演出下於她身體上展演,極為令人驚豔。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然而,嚴格來說,《可憐的東西》最具魅力的那些怪誕、強烈與衝擊人心的特質,只存在於它的視覺元素之呈現,關於主角Bella的旅程、變化與歸途之建構,其實非常典型且傳統:

她離開故鄉外出冒險,她感受喜悅、結交朋友的同時也遭遇重大挫折、經歷自我質疑,在一系列的經驗後有所改變(或成長)再回到老家,以全新的視界面對/處理平凡世界裡仍存在的問題,最終迎來新的日常樣貌。仔細想想,或許就是故事本質的保守,持續給人一種安穩與親切感,使得觀者在視覺效果層面的屢屢挑戰之下,仍能獲得高度的安心、愉悅與滿足吧!

https://images.plurk.com/2SnuMOUpHACiFq63DB2tV0.jpg https://images.plurk.com/3EoR6Aeo5qyZOEwLEmH1o9.jpg
立即下載
小蒲🐱
4 months ago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可憐的東西》對Bella如何逐漸社會化的安排極為細緻縝密。是造物者、是神,也是父親的Dr. Godwin Baxter呈現了理性與感性共存於人身上的矛盾,嘗試用理性壓制感性而生的第二個造物Felicity因而成了更遲鈍的類失敗品。

Duncan象徵只講慾望的本我,Astley引出Bella的超我,Max則是Bella調節前面兩者而生的自我的最佳選擇。老鴇是殘酷的資本主義,妓院朋友Toinette是溫柔的理想主義,殘暴的Blessington爵士則是Bella若要成為自由之身,必須回頭破除的、最為根源的父權主義。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電影最後,感性與理性和解,給了Bella最真誠的愛(而那正是科學怪人裡的monster從未獲得的),Bella身邊只留下了自我、理想主義、被換了頭的父權主義和即便不完美仍值得幸福的Felicity。挑戰觀眾道德底線的大量性愛場面之下,其實是如此理想又溫柔的童話故事。

https://images.plurk.com/5AOf9648HYbEq3EVFg2K8z.jpg https://images.plurk.com/1gaNDD4IOXu7rmQ2rcXdhB.jpg
小蒲🐱
4 months ago
小蒲🐱
4 months ago
線上線下皆有許多討論將此片與《芭比》對照閱讀──一部在商業市場大獲成功,必成女性影人的歷史時刻,一部則在藝術領域獲得肯定,斬獲威尼斯金獅獎──看似成了關切女性的重要時刻,然而在我看來,應說是關照「非自然造物」更為精確,因為兩者雖然皆以女性角色為主角,實際上卻都和真實世界的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落差。
小蒲🐱
4 months ago
《可憐的東西》對個人社會化的描繪非常完整,但那不是女性能參照的。Bella之所以能破除父權對女性的桎梏,那是因為她從未困於其中。她體會不到女性在追求身體與心靈自由時必須與父權曾施下的限制衝撞所產生的痛苦與猶豫,她勇往直前的身影確實美好,卻也是令我感到抽離的原因。

從這層面來談,《芭比》雖然就敘事與批判上更加保守與淺薄,其對女性困境的描繪與我能產生的共鳴,反而更觸動生且身為女性的我。
小蒲🐱
4 months ago
當然,我們仍能將《可憐的東西》與Bella視作一種理想化的展望(從《可憐的東西》能將必要的性愛場面拍得不煽情不剝削,就能肯定尤格.藍西莫是關切女性的):

讓我們宛如死過一遍那樣徹底掏空自己,像個嬰兒一樣重新認識世界,或許正能憑此走出自己原先走不出的道德囚房。
我們仍會且需要感受喜悅與悲傷,並在掌握身體與選擇權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自由。
一起努力吧,「可憐的東西」只會是困於父權社會並執迷不悟的人。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小蒲🐱
4 months ago
鬼太郎誕生 咯咯咯之謎 /鬼太郎誕生 ゲゲゲの謎(2023)

https://images.plurk.com/197Ei9irOilQuO3qyB9gRs.jpg
小蒲🐱
4 months ago
原來是(類)邪教+封閉山莊殺人事件的故事。

開場結尾略破碎但不影響其核心敘事的完整、流暢、動人和反思。最戳我的還是老師&水木的參戰經歷,會想去找《全員玉碎》來看。
小蒲🐱
4 months ago
抱歉這麼短但就好好看ㄡ沒什麼想法就推薦大家去看⋯⋯
小蒲🐱
4 months ago
堆放一些我覺得 #好好看心得

@yyangyy - #鬼太郎 隨意講一些個人的心得/想法/小推測 滿滿都是劇情透所以沒看過不要點進來@bunnyuu - 鬼太郎誕生 ゲゲゲの謎(2023) (有雷)※因為在很近的時刻觀賞了「哥吉拉-1....@mx_wang - 「軍官、下士官、馬匹、士兵,在軍中這種優先順位之下,士兵根本稱不上是『人類』,而是...@woffymilk - #鬼太郎誕生:咯咯咯之謎 新年期間與老家相處愉快的秘訣: 長輩問什麼都說 非常...龍賀一家無論從血源上的亂倫,乃至於時貞不斷寄生於下一代的換皮轉生, 都象徵著如此以國族名義、行剝削之實的力量派系,仍在每個世代重新以不同的包裝再次登場(戰時的不死軍隊,到後來的企業戰士),掌握著日本的命脈,從未真正失去權力。 連同村民們乍看無辜,實則維護著體系,也都在最後一倂被反噬清算。滿喜歡此片在各方面不留情的處理。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去唱卡拉OK吧!/カラオケ行こ!(2023)

https://images.plurk.com/28JUiDPG6FXMeydQ0ttOxa.jpg
小蒲🐱
4 months ago
我本身是和山やま老師和漫畫的(腦)粉,所以儘管我很努力要將電影看作全新的故事,漫畫的橋段還是會不受控制地浮現並逕行進行比較,十分抱歉。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對我而言,電影是缺點多過優點——真人化後,聰實各種微妙的扭捏與停頓令人尷尬,我get不到綾野剛的帥氣是一點,其他學生們的演技是另一點,而壓住哀愁思緒強打喜劇的配樂更是令人遲疑——

但在最後,聰實的那句「他是真的。」卻猛地將魔幻故事從狂兒拉回聰實身上,他的哀愁苦澀與(因狂兒出現而掙脫束縛的)狂熱的愛遂現形並耀眼奪目,真是可怕。
小蒲🐱
4 months ago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私認為電影勝過漫畫的兩處:事故後的卡拉OK與結局。

電影有「聲音」這個元素,能具體呈現聰實聲嘶力竭唱到喉嚨壞掉的放手一搏與愛,感染力極強(但漫畫的吐槽勝過電影的深情,更好笑而更不濫情🤣);而電影作為「沒有續集的一部作品」,著重呈現聰實離開狂兒後,回歸平凡日常的恍然與珍惜回憶的模樣,補足了原作選擇銜接到《ファミレス行こ。》的空白,真是好看的同人作。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結果看完好想去唱卡拉OK啊!!!在卡拉OK裡面吃炒飯喝果汁聽另一個人聲嘶力竭的唱著愛歌——哎這麼說來就是約會了呢。

https://images.plurk.com/3lO821vZnr13I7TmTGY0lq.jpg
小蒲🐱
4 months ago
小蒲🐱
4 months ago
和朋友聊天後想到的補充:

漫畫的聰實明顯有一股煩躁厭世感,像是壓抑著不爆發,但跟狂兒混熟之後就會不小心洩露出來,所以才會有罵黑道大哥唱歌很「垃圾」那段,因為他「鬆懈」了。但電影的聰實大多時候看起來像是彆扭不知如何處理情緒的小綿羊,所以那段突然「大膽罵人」就顯得突兀⋯⋯不是演員的問題,總之我跟編劇解釋違ㄌ!!(幹啊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最後關於結局的改編,身邊有看漫畫也有看電影的人對此評價大概一半一半(覺得比較好的一半、比較差的一半)。

我是覺得滿好的,但也意識到電影和漫畫對聰實的「頓悟」安排有所落差。
小蒲🐱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漫畫原本的設計是聰實經歷狂兒突然出現、掀起波瀾又離開後,事隔三年舊地重遊,看到皺巴巴的名片才忽然意識到自己當年的情感可能是喜歡(或其他有些越界的情感),也因此他以為狂兒死了以後在卡拉OK回想他時還是有些吐槽的搞笑橋段🤣(很可愛又有著後知後覺才會有的衝擊感

電影則是選擇讓聰實在歌唱中頓悟,所以聲嘶力竭的歌聲中,電影透過一幕幕的回憶去堆疊「愛」——聰實在充滿愛的歌聲中頓悟了愛這份情感,然後在狂兒現身後潰堤。而他又該如何懷抱著這份熱烈的情感度過之後分別的時光呢?

哎好不一樣的路線但都好好看,我沒話說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