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有些人從事考古數十年都沒有這個機會」清大實習生在北三棧遺址地表撿到「人形玉玦」 考古館長驚:如中樂透(更生新聞網)

清大實習生在北三棧遺址地表撿到「人形玉玦」 考古館長驚如中樂透! - 更生新聞網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兩位國立清華大學實習生,上月底隨館員前往新城鄉順安村的「北三棧考古遺址」踏查,竟意外在地表撿到與國寶「人獸形玉玦」相似的「人形玉玦」殘件,目前已帶回館內清整。該形制遺物雖非首次在花蓮縣內發現,卻為奇萊平原北段海岸線的史前圖像增添精彩內涵,同時填補研究者對於人獸形玉玦的全臺交換網絡環節。

哇靠!

#花東考古 #台灣玉 #新石器時代 #原住民 #史前文化 #古物發現程序
latest #19
掰噗~ says
3 months ago
哇哩咧 :-&
立即下載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says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2024-2-01 16:32:31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兩位國立清華大學實習生,上月底隨館員前往新城鄉順安村的「北三棧考古遺址」踏查,竟意外在地表撿到與國寶「人獸形玉玦」相似的「人形玉玦」殘件,目前已帶回館內清整。館長溫孟威形容如「中樂透」!該形制遺物雖非首次在花蓮縣內發現,卻為奇萊平原北段海岸線的史前圖像增添精彩內涵,同時填補研究者對於人獸形玉玦的全臺交換網絡環節。
https://imgs.plurk.com/QEy/v5w/wapQgsmHHvW1PnN6WYZcuSCjzNy_lg.jpg

圖:北三棧考古遺址近日於地表發現一枚「人形玉玦」,形制與國寶「人獸形玉玦」相似。(左為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提供,右為記者謝宗璋/攝)
溫孟威表示,適逢大專院校放寒假,就讀於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的學生林嘉樂、利恩得通過申請,來到考古館實習。一月卅一日隨館員前往花蓮多處考古遺址進行踏查,採地表觀察,並未進行開挖。當天就在北三棧考古遺址內休耕的田園旱地上,發現地表有不少陶片、玉錛,兩位學生更在此處發現這一枚「人形玉玦」。
他指出,這一枚「人形玉玦」長為三點一五公分、寬為一點五二公分、厚度為○點二五公分,其形制與典藏於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國寶「人獸形玉玦」相似,皆為原料來自花蓮豐田的臺灣玉材質,利用透雕手法將玉石雕出的人形,兩手插腰、雙腳分開。不過該遺物為單人型、上端無獸形,且人形也有局部斷裂,頭部、腳部都佚失。
他表示,無法確知該遺物原件的形制是否同國寶皆有雙人且有獸形。另於頸部有穿孔,在許多史前玉器中都有發現類似孔洞,根據學界研究,研判是因為頸部斷裂,為進行修補,與頭部銜接起來,而在身形上端穿孔作為「修補孔」。但這次能在地表輕易採集,他指出,可能是過去進行農耕時曾翻動過土壤,讓埋藏於地底下的史前遺物重見天日,但一般人無法辨其價值,故未被取走。
人獸形玉玦是臺灣新石器時代常見玉器,部分亦沿用至新石器時代末期及金屬器時代。學界推測製造地點位於臺灣玉產地附近的支亞干遺址,其所屬花岡山文化人群應是控制玉料資源與玉器製造的主要人群,透過海陸交通形成以花東縱谷北段為中心的貿易交換網絡,而北三棧遺址文化類型即為距今三千五百至二千年的花岡山文化。
「有些人從事考古數十年都沒有這個機會,學生們撿到就像是中樂透!」溫孟威表示,雖然發現人獸形玉玦的機率相當罕見,不過放眼全臺,目前出土的該類型遺物已有超過四十件,主要分布於東部及北部,這次亦非花蓮首次出土,包括荖山、大坑、下朥灣、新社、石梯坪、港口等遺址皆曾有紀錄,但皆為單人型且無獸形的殘件。
他表示,目前已帶回館內由研究人員進行清理與整飭作業,並暫置於博物館的典藏庫房,未來將公開展示。他也提醒,該採集行為是在考古專業指導下的研究行為,所採集的遺物皆有嚴謹紀錄,採集結果將遵循資訊公開原則,一般民眾非必要請勿採集,並請隨時關注考古館和花蓮縣文化局公佈的相關資訊。
= 引用結束 =
喵喵喵
3 months ago
這新聞早上看到時,心裡也是蠻震驚的⋯,這什麼運氣
成為恐怖片主角的那種運氣
喵喵喵
3 months ago
universenut: 痾,看完這句⋯,腦中立刻浮現數種恐怖劇情
calithia: 超神的www 這樣就在地上撿到www
universenut: 撿到了然後被詛咒www 或是撿拾之後獲得神力,那種王道般的主角ww
https://imgs.plurk.com/QEz/xHG/jTfl6iAAGizVuqcB6G9y7SsKrf0_lg.jpg

🐱:好可愛喔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