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latest #10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蘆原妃名字的作品看得不多,但看的時機都剛剛好。看《砂時計》時,處於跟主角群差不多年紀,從青春的尾巴銜接到成長的開始。《Bread & Butter》橫跨學生到出社會,稍稍能理解人生失意的狀態為何。

總是這樣的,故事裡有些境遇、議題、感悟,是不曾經歷所以不能懂得的。但作者透出的,對人性與生命的溫柔,卻非常觸動人。那是一種「是這個作者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屬於「作者」與「我」之間的連結。會對作者逝世消息如此震驚,大概也是因為這個連結從此斷了吧。
立即下載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漫改這個題目,在《重版》跟《我推》都有獨立的篇幅去著墨。現在想來,才能感受在虛構故事中,能給予的理想的份量。即使是偏寫實的《我推》,依然有不願意放棄溝通的人,促成原作與製作兩方共識的人。現實中只有0.1%的機率會發生吧,而蘆原妃名子是如此理所當然的,屬於另外99.9%的範疇。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我是這麼想的,所有由作品為中心所輻射出的商業行為,舉凡真人化動畫化小說化、甚至任何周邊商品,原作者必須要有相應的氣量與心理準備。改編的作品便是獨立的作品,其商業考量會多得多。TA 不同、媒介不同、演繹方式不同,「完全符合原作」是完全非現實的期待與要求。而原作者能不能接受?接受範圍到哪?

井上雄彥就是「不能接受」的經典例子。只有在最初授權期的時候,才有動畫版跟魔改(?)劇場版。時隔30年投入《TFSD》的製作,幾乎磨掉了自己跟製作方的所有,才完成這個傑作。即使大受歡迎一整年,也沒有任何新的周邊釋出。因由此看得出來雄彥是極度珍視自己的作品,程度到此境界。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當然原作者不可能不珍視自己的作品,所以蘆原一開始才會有必須符合原作的期待,但整個《Sexy田中小姐》的製作過程,兩方認知落差這麼大(符合原作 Vs 劇受歡迎),極度缺乏溝通(原作者從來沒跟製作方見面???),才會造就這樣的結果吧...........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前面講原作者要有氣量與心理準備,氣量並非指涉高低優劣,比較接近光譜吧。感嘆蘆原怎麼不稍微放過自己(心態上)的同時,也想起但就是因為他是這樣的人,才能創作出如此纖細的作品啊.......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謝謝蘆原妃名子老師,謝謝你曾帶給我所有的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對某些人來說,「不要責怪自己」是極其困難的事,必須一再於生活細節中對自己強調,需要他者持續對自己喊話。即便如此可能還無法消解「你自己難道沒有責任嗎?」的疑慮。

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承認自己對別人造成傷害,與前者同樣困難,也正是這樣的人,能夠在日常中輕易製造地獄,像亂丟垃圾那樣隨手一個,隨口一層。

Facebook
一番一天堂
4 months ago
唉想到蘆原刪掉所有解釋文,只留下「我無意攻擊任何人,對不起。」離世,就好難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