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ura🌙月の碎片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Laura_note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 誠品線上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 誠品線上
“有些孩子,沒做錯任何事,卻一輩子也得不到父母的愛"

書介及心得下收
latest #12
史蒂芬妮從求學階段時就知道自己有病,她在生活中掙扎,與時常言語羞辱動手毆打她的父母親共生存,天天擔心受怕的生活裡,她只盼望著學校放長假的時間到來,父母會帶她回到老家馬來西亞度假,在馬來西亞有待她如親生女兒般的長輩,或許比她的親生母親更加愛護她,然而假期總會結束,她終將回到美國西岸,這個她從小成長的地方,這個塑造她也承載著她無數傷痛及無助的地方。
"我已經面臨死亡太多次了,所以很清楚這種感覺"
史蒂芬妮的母親並不愛她,從小她就知道這件事,她努力當個好孩子,努力分攤著不屬於她這個年紀該負擔的家務,換來的卻是母親辱罵及拳腳相向。在母親離開她與父親以後,她卻還要面對時常因情緒問題崩潰拉著她去死的父親,直到某次夜裡她勇敢地向父親宣告再也不該像過往一樣威脅她的生命。

雖是獨生子,理當應享受父母雙方的關心與照顧,但小史蒂芬妮在成長過程中,從未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安全的,除了要照顧自己,她還得照顧父母,卻還要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立即下載
"若許多人都讓你失望,那所有人都將變得不可信。世界本身就是一種威脅。"
成年後步入職場,不論是在工作上或是感情中,史蒂芬妮總感受不到踏實感,好像她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借來的,總有一天要還給原主人,日子過得如履薄冰,膽戰心驚。

當她從諮商師那確定自己罹患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侯群(CPTSD)」時,她決定往回看看自己從小長大的環境,去見見小時候的朋友及老師,也見了馬來西亞的家族長輩們,將他人口中的事件與她自己印象中的回憶碰撞,試圖拼湊起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破碎的自己。
她的過去不單是她自己的歷史,更帶出了亞洲移民在美國生活的共同傷痛,二戰後因政權而顛沛流離的亞洲民族,在美國這個崇尚資本的嶄新國家試圖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而從自己的家鄉文化中撕開並把自己融進另一個文化裡又談何容易。

生命的堅強足夠騙過所有人,讓你試圖相信只要活著,就是完好無缺的。
我的父親,從不愛我:

在決定直面自己的創傷後,史蒂芬妮回到自己的家鄉,她來不及更加了解母親,但至少還能回到共有的家鄉,通過與家族長輩的談話間去了解,她記憶中的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也同時理解父母這輩離鄉到美國奮鬥的亞裔人群都背負了多少壓力及他們也在這個環境及文化的轉變中受了多少傷。
史蒂芬妮的爸爸後來與另一位女人共同生活,對方還有兩名年幼的孩子,在走訪過她的過去後,史蒂芬妮重新與拋棄她的父親聯繫,但父親並不關心她的生活及她的創傷,只是一昧的向她傾倒自己的負面情緒,向她訴說與繼子相處時的問題,她的父親似乎忘記了,她是他的「女兒」,不是他的「朋友」。

某次她聽見了自己的父親用她從未聽過的溫柔語氣向繼子通話,她徹底放下自己對於父親的保護責任,若一個人愛你,不需要透過要求任何言行舉止,也能看得出來何謂被愛,她決心疏離父親,並接受她「一輩子也不會擁有他的愛」這個事實。
史蒂芬妮前前後後接受了多位諮商師的服務,最後遇見了適合她的諮商學者,對方陪著她解析自己每一個行為及言詞都是如何帶出她受到CPTSD的影響,也讓她學會辨識出這些行為之下的她究竟是以何種心態為出發點,是的,一輩子都不會好是確實的,如同那些曾經該替她遮風擋雨卻從未做到的雙親。
並不是出生就擁有的「親人」,一定會成為疼愛你、珍惜你、陪伴你的「家人」,你的出生並沒有錯,你所遭受的那一切也不是你的錯,我們很努力的活下來了,在那些創傷折磨歷練後的,可能不見得全是能正向看待的變化,但請相信,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任何人都擁有被愛的資格。
⠀⠀⠀⠀⠀⠀⠀
請相信,在世界上一定找得到愛你的人。
既是尚未遇見,又或是你決定一個人也很好,都沒有任何錯誤。

不愧是從學生時代就撰寫校刊、成年後進入電台製作廣播節目的寫作人,太會說故事了,即使讀起來不可避免的會感受到難受,卻也能感受到跟隨著她一層一層撥雲見霧逐漸開朗的過程,慶幸她有著愛她的另一半及新家人,在經歷這些磨難後,能與家人一起度過平凡的日子也是非常幸福的吧。
她的父母沒能給她的,她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擁有。
⠀⠀⠀⠀⠀⠀⠀
是本非常推薦閱讀的作品,你會看見的不只是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更是一名戰士與心魔抗爭後尋共存、好好生活的奮鬥史詩。
第一時間更新會在哀居@roserou__ • Instagram phot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