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機師因勞資協商未果而醞釀罷工的風波,在雙方協商之後逐項達成協議,不用走到實際罷工的最後一步。挺好的。不用像先前華航空服、華航機師,以及長榮航空服的勞資爭議,非得用到罷工此一「最終手段(last resort)」的景況。

但我總是覺得,罷工這件事情,其實常常可以看出世態炎涼,更多的,則是讓人覺得台灣勞工對於「自己的權益該如何爭取」依然不清不楚,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啊。

就談罷工。
latest #16
在先前的長榮航、華航勞資爭議事件當中,我就說過,機師和空服員,其實已經是台灣最有本錢執行「罷工」這項法律給予勞工爭取權益最後工具的一群人。因為,航班飛不出去,資方會夠痛,會夠怕,如此一來就更有機會讓資方回到談判桌上,好好逐項協議勞資爭議,找到解決的平衡點。

而這次長榮航機師醞釀罷工的事件,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踩穩了、預告了「可能罷工的時段」落在旅遊旺季的春節、清明連假,就是要讓資方害怕,擔憂,肉痛。

最終,得到了多贏(除了資方可能還是不太情願以外)的結果:機師取得勞動條件與報酬的提升,雇主不用面對罷工帶來的龐大損失,旅遊產業與旅客,可以鬆一口氣依照原本的行程去走。

//
那麼為什麼我說世態炎涼?

也就是機師醞釀罷工的那一開始,就看到網路上有許許多多你我一般的升斗小民,腦衝一下就罵了「自私的機師!毀掉別人的假期你很開心嗎」「好不容易放假結果碰到罷工,你們有沒有想過別人」「你們已經賺很多了可以不要這麼貪心嗎?」「到底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是的。我也再說一次,罷工,就是要讓社會大眾不方便,就是要讓許多人的計劃被打亂,就是要讓社會感受到干擾,「進而對雇主產生壓力,並重回談判桌弭平勞資糾紛」的動作。

罷工不是說罷就可以罷的。
它有一定的法理門檻。必須要在勞資雙方對於勞動條件的維持、或有所變更,導致產生爭議時,才能提出罷工。罷工行動,必須要由工會提出,必須要經過工會成員的投票,才能成立合法的罷工行動。換言之,罷工要成立,必然因為「這群勞工當中的多數都覺得這件事情不對勁」,才會存在。

而不是「誰誰誰已經過很爽了,覺得想要過更爽,就決定不上班。」那麼簡單的事情。

也就是說,公司如果有某些制度存在,但大家也都覺得,OK啊好多年來也都這樣過下去了,「沒必要吵鬧吧?」的話,那麼,就不會有罷工行動。反過來說,就是有很多人認為,「公司這樣做不對欸,我們應該要有所行動」,才有可能形成合法的罷工。

當長榮航的機師投票了,合法取得罷工權了,因為旅遊行程被打亂了就去罵他們「你們這群自私的機師」這種話,到底是誰比較自私呢?
立即下載
//

當然罷工一定會牽連到別人。以長榮航機師們的狀況來說,倘若罷工了,後續牽扯到的旅行團、票務作業,勢必會演變成一片混亂。也有不少旅行業的從業人員說,「為什麼他們罷工了之後的苦果要我們來扛?」

事實上,在一個人人都願意為自己勞動權奮鬥的理想狀況,正好是這樣的:旅行業的工會,應該同步發起罷工,爭取自己「不用為別人罷工擦屁股的自由」,藉此改善自己的勞動條件。用罷工,聲援機師工會。用連鎖性的不方便,形成對航空雇主更大的壓力,形成對旅行業雇主的壓力。

道理說穿了很簡單:「當一群勞工取得合法的罷工權之後,其他的勞工,就應該挺勞工。」
還是會有人說,可是罷工牽連到的是許許多多的消費者。可必須承認的事實是,有許多的消費者,也是勞工。身為勞工,為什麼你的特休假永遠只是勞基法所給予的那個「最低標準」?為什麼你永遠在加班?為什麼你永遠無法請滿自己的特休假?為什麼你永遠只能在法定的連續假期出國旅行?

你都不覺得自己的勞動條件有改善的空間嗎?如果你每天下班累得跟狗又總是這麼覺得,那麼,行動起來吧。

身為勞工,你參與工會了嗎?

//
也不用說多久以前的事情。去年,美國汽車製造業聯合工會,發起了針對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斯泰蘭蒂斯,長達4個月的罷工。

這三家汽車製造商的工廠的約145,000名工人是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的成員,占到美國汽車製造業全部工人數量的56%。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原本的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與法國公司寶獅雪鐵龍集團合併成的汽車大手),每年生產的汽車占美國總產量的50%,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

而美西港埠工人的工會,更是每隔幾年就會針對破裂的勞動條件爭議,發起罷工。影響性廣及整個北美與亞洲的貿易供應鏈。

或許有人說,這些工人的罷工,因為不直接影響到「我們消費者」,我們支持。(更多的,是我們不知道有這項罷工存在。)
但看看另一個例子:2023年12月底,由於加薪幅度趕不上通膨速度,將近5萬名的英國初級醫生,再度發動一連3天的罷工行動,2023年英國醫護人員的罷工,導致百萬病患的就醫受到影響,但醫生與政府針對加薪幅度始終無法取得共識,因此初級醫生團體不排除2024年1月再次發動罷工。

罷工,真的都是「自私」的嗎?當醫生在過勞、薪資過低,長期勞動的環境之下,民眾的就醫品質會獲得保障嗎?

更不要說——2023年度11月歷經4個月時間終於落幕的演員工會暨編劇罷工行動,成功地迫使影劇製作的資方,同意重回談判桌,協議勞資雙方在薪資和AI人工智慧替代工作等問題。

如果日子都過得好好的,誰會想要罷工?不就是因為勞動條件惡化,或者可能遭受巨大的負向改變,才決定奮力一搏嗎?

//
事實上,在幾年前,高鐵員工也因為不滿勞動條件,而發起在假期疏運期間「合法休假」,讓公司無法調度出更多的加班車。台鐵員工先前也僅能以「合法休假」來抵抗排班型態變態、休息時間過短,乃至薪資水平過低等不合理的勞動條件。

身為消費者,身為勞工的一員。我們永遠都不應該只是看到「他們都已經過得不錯了還想要爭什麼?」然後回過頭去,罵政府說「我的薪水都沒有漲,政府到底在幹什麼?」

勞工所有享有的勞動權益,除了法律規定要賦予的內容之外,其實就是勞工與雇主之間的民事契約。政府只負責最低工資的調漲。面對合法,但不合理的勞動條件,「罷工」永遠是勞工手中的最後一張王牌。
要改變不合理的勞動契約,只有靠團結起來的勞工,才有機會。

還是那句話:當勞工取得合法的罷工權,勞工,就應該挺其他勞工。而你,或許對於自己的勞動條件不甚滿意,那麼,你加入工會了嗎?

//
至於有個在網路上噴長榮航機師說,「不爽你可以去別的公司啊!就怕你沒那個能力轉走罷了」的人,我只想說,人家考得到機師,你考得到嗎?

不要在那邊丟人現眼啦。

就是這種自己對於自己的工作或許也不甚滿意,卻認為自己去罵罵那些可以合法罷工的人,是給自己出了口惡氣的人,顯現出台灣的勞權觀念,還是那麼地淺薄。

勞工,就應該挺勞工。因為挺別的勞工,就是挺你自己。
就是這樣。
我是FL
4 months ago
大推特推👍🏼
梔春Bossy
4 months ago
某些勞工就自認為是資方的趙家人,說出來的資方話都可以名正言順毫不掩飾自己的卑鄙和怯弱.....
timpani碰
4 months ago
理論上完全支援勞權,實際上看到勞權女神以及 2022 年機師工會,我覺得還是選擇性支持好了。
Iris
4 months ago
台灣人只顧著自己是生活上的方便跟好處,其他人就不關心,甚至還有幫資方說好的,目前的工時跟薪資制度,都是之前其他人罷工低得來的成果
社畜魚魚
4 months ago
看著那些在罵機師自私的人都覺得活該被剝削剛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