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2•( • ̀ω•́)✧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廢)哇喔沒想到我是打從心底覺得自己很棒欸
https://images.plurk.com/33f43FPzVnYZ4Q2wOyZbI9.jpg親密恐懼指數檢測
親密恐懼大致上可分為六個類型:

被遺棄的恐懼
不夠好的恐懼
害怕被背叛、欺騙的恐懼
不得不順從的恐懼
害怕被控制、失去自我的恐懼
得不到想要的愛的恐懼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能具有單一或同時有多種恐懼,在親密關係中,會展現出不同的生存策略。

在你的親密恐懼中,佔比最高的,也是最影響你與他人關係的,是「得不到想要的愛的恐懼」。帶有這樣恐懼的人,在戀情、人際關係中會有一個特徵,就是時常會擔心自己不被喜歡/不夠被愛,或是認定自己一定不會被喜歡/不被愛。

帶有「我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恐懼的人,童年多半經驗過「我的感受、需求被忽略,不被重視」;更嚴格地說,那就是「父母都在,但也都不在」,那是一種很深的「被剝奪感」,一種很深的匱乏感。
父母可能是一個好的物質照顧者,可以提供生活所需,也會建立很嚴格的規矩,但父母在情感上可能是冷漠的,正向情緒回應極少,在與父母的互動中,感受不到愛的交流,也感受不到父母真正的情感與自我。

對孩子來說,就會在與父母的互動裡,只知道父母要自己做什麼,卻不知道父母到底是不是真的愛我與在乎我,因為從父母的情緒反應中,根本判斷不出來。

但父母的行動看起來是在乎的,因為他們提供了一定的外在照顧與庇護,所以有時孩子必須要說服自己:「他們是愛我的。」

但卻不知道哪裡出了錯,內在的自己知道,有東西不對勁。那種「愛的匱乏感」、「被剝奪感」是存在的,我知道這樣對我是「不夠的」,但我從來沒有「夠過」,所以我也不知道,怎樣叫「夠」。於是,孩子懷抱著內心的空虛,心中就像是有個愛的黑洞般,深不見底。
你的生存策略
當我們帶著這樣的恐懼,會時常感到孤單、不被愛、不被重視,也會常覺得沒有人在乎我、關心我,自己的存在似乎沒有價值。

但如果有機會得到一份愛與關注,帶有這種親密恐懼的人,可能會不容易相信那份愛的真實與穩定性。有些人會反覆地檢視、詢問伴侶,用以確認對方愛的程度;有些人甚至會不時提出一些「考題」、「測驗」,用以隨時「確定」自己的伴侶是可以回應自己、重視自己的。

一旦對方做不到自己標準時,內心的那種:「你看吧,我就說沒有人愛我、關心我」的感受就會升起。他們內心有一個極為理想的狀態,認為如果伴侶愛他們,應該要做得到這個狀態。更甚者,帶著這樣親密恐懼的人們,可能根本不想投入關係,只願意投入工作、物質依賴等這些可靠的東西,因為「雖然它讓我上癮,卻是安全的,不會讓我失望的」。
立即下載
>>>>>那個網站配色太不利閱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