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迪~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隔壁在講就醫。突然想到10多年前一件事。
台灣二代健保的轉診制度,應該是這幾年才漸漸被建立起來的。以前沒有這些轉診服務。台灣人生病了,不管大病小病,就一股腦衝進大醫院。
latest #6
~欣迪~
4 months ago
古時候(還沒健保的年代),當時勞保給付採"甲乙丙"三級。全民健保在民國84年3月實施,因為一切都剛開始,只好先沿用原有的支付標準。大醫院是甲表,以此類推,所以跑大醫院拿到的藥/服務比較多。
~欣迪~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因為這樣,中小型醫院漸漸生存不下去。不過大小醫院診所都叫苦連天,大醫院是病人擠爆,小診所是給付太少病人不來。後來醫療單位宣導看診分級制度,如果是小感冒甚麼的就不要衝大醫院,急診室也有檢傷分類標準,不再是"先到先看"。
~欣迪~
4 months ago
以前台灣人只要有個頭疼腦熱,上吐下瀉,就直接衝進急診室,後來發現會被趕出來,因為這種情況不符急診的檢傷標準。一開始很多病患非常不諒解,後來也漸漸可以接受,轉而去附近診所就醫。
立即下載
~欣迪~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觀念是要漸漸地建立的,健保不能濫用也是。以前在下還在醫院上班時,還碰過病人要求"多開一點藥",還每科都掛號,原來是因為他要去"返鄉探親",拿這些藥當伴手禮(台灣的藥物很好)。真是聽了囧了一把。
~欣迪~
4 months ago
這種情況早已被健保審核制度阻擋。如果重複申報、給付過多的(或不符合健保規定)的藥物,在申報時會被打回票。醫療單位不僅拿不到錢,還會被處罰一筆錢,視情況大約3~4倍。所以現在醫院在申報時都很謹慎,不然就虧損。
~欣迪~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健保也給付昂貴的癌症標靶藥物,但是採條件式給付。如果服用一段時間(通常是三個月評估)發現效果不明顯,就不給付了得改藥。這是為了把資源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如果要爭取更高的存活機會、更少的經濟負擔,建議先買好商業醫療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