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碼Нюма希望一切會變好 需要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紐碼的筆記 #文學評論
「理想的科學語言是純粹『指示性的』:它的目的是符號(sign)和意義之間一個對一個的對應。符號是完全任意的,因此它可以用相等的符號來代替。符號也是透明的,那就是說它自己本身並不吸引人們的注意,而直接一目了然地指示我們以它的意義。

「因此,科學的語言漸漸趨向於那些符號的系統,像數學和符號邏輯學。......比之於科學語言,文學語言有些地方顯得缺點很多。它有很多雙關語(pun);它同其他每一種歷史性的語言一樣,充滿了同義字,不定的和無理的部分,像文法裡的性別等等;它同時也包括了很多歷史的事件、回憶和聯想。總而言之,它是高度『暗示性的』。

下收)
latest #14
紐碼Нюма希望一切會變好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再者,文學語言還不是僅僅指示性的,它有它表達的一面,它傳達了說話人或作者的語調和態度,並且它並不僅僅是說明或表達它所說的是什麼,同時也想影響讀者的態度,說服他,到頭來改變他。在文學的語言還有科學的語言之間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區別:前者強調符號的本身,即是字音的象徵性,以及各種技巧,像步音(patterns of sound)、頭韻(alliteration)和格律(meter)等都被注意而加工製造。」
紐碼Нюма希望一切會變好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文學』這一詞,我們最好把它限定於文學的藝術上,那就是說,想像的文學。......」
立即下載
「......文學藝術的中心顯然可在傳統類型的抒情詩、史詩(epic)、戲劇中找到。所有這些作品,都指示出一個虛構的、想像的世界。一部小說、一首詩,或者一齣戲劇中的陳述,實際上都不是真實的,不是合乎邏輯的。一段即使是在歷史小說(historical novel)或巴爾札克(Balzac)似乎頗能傳達『真相』(information)的小說的陳述,和出現在一本歷史或社會學書籍中的同樣的真相,兩者之間都會有一種主要而且重大的分別。即使是在主觀的抒情詩當中,那詩人自稱的『我』,也是一個虛構的和戲劇性(dramatic)的『我』。一個小說中的人物和歷史上或真正生活裡的人物,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只是由描述他的句子和作者放到他口中的話語所造成的。他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有時連繼續生存與否都不能確定。」
紐碼Нюма希望一切會變好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by韋勒克(René Wellek)&華倫(Austin Warren)
----------------------------------------
紐碼Нюма希望一切會變好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最近比較有看書的熱情,也有乖乖睡覺。從原本的接近凌晨4點,提早到2點半左右就會躺床了
紐碼Нюма希望一切會變好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這本目前還能看,不過譯文裡殘留著很明顯的原文文法結構,其實可以想像原文的陳述本身就比較饒口、有很多定語。
----------------------------------------
文學的功能:
詩是「甜美和實用的」(dulce and utile)>美學
文學的「典型性」(typicality)>在個別中表示類型,或是在類型中表示出個別>角色的創造既是一個「個人」,也是一個「類型」角色的構成
表現出的是「真理」,或者「真實性」>文學「裡」的真理:系統的概念上的形式存在於文學之外,但可以應用到文學上,或被文學所描繪出來,或包含在文學中的哲學。
如果所有的真理都是概念的和命題的/是實證主義者的還原論法(reductive)>真理:任何人都可以按照方法加以證明。

a. 科學使用「推論」的形式
b. 藝術使用「表象的形式」(presentational):包含神話與詩>真實的,而非真理;因為文學與藝術難以讓每個人都按一定方法進行真理的論證。
紐碼Нюма希望一切會變好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文學的宣傳性>廣義而言,指「盡力——不管是有意或無意地——去影響讀者採納我們對人生的態度」。
淨化感情作用(catharsis)>疑慮:解除了讀者的情緒,或者激起了讀者的情緒?
為詩而詩(poetry for poetry's sake)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