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佐
5 months ago
首投族心得:選後,好像是另一次政治啟蒙
latest #15
歌佐
5 months ago
選前其實一直沒有很關注各個候選人。我的同溫層脈絡中,高中異議性社團、大學人文類組,在這樣的脈絡裡,要投誰幾乎不用思考──當然,藍白合也推了一把,我不欣賞柯與民眾黨在整個過程的決策(理念搖擺),也為這幾年同溫層對柯的批評有了實證。然而,整個藍白合過程我也的確多是看同溫層的推播,而非實際、實時關注第一手消息。
歌佐
5 months ago
選前一天,爸在看著造勢的轉播,多是流連在藍的場子,偶爾也點評白的凱道人數非常多。然後切小聲,跟我批評著藍怎麼會找侯友宜出來當總統候選人,他沒有那個氣質,講話很難聽,趙少康講話就比較好聽。我問標準是什麼,他的理想中盧秀燕還不錯,韓國瑜嘛,有人討厭(爸是韓粉)。然後爸說,藍的場子整個就讓人看起來「已經老了」,然後現在韓國瑜和朱立倫在場子上竊竊私語,整個讓畫面看起來很難看。
可以感覺到爸還是很希望投藍,但對今年候選人不滿意、對國民黨的造勢也不滿意。
歌佐
5 months ago
結束選舉後,我要返回租住處,跟媽閒聊他投誰,媽說不好說。我解釋好像很難猜他今年投誰,「侯的氣質你應該不喜歡,柯感覺像是我上一個老闆──很會畫大餅、反反覆覆,而且還會說女生不化妝上街嚇人,綠的你一定投不下去」。我舉例柯的藍白合過程,媽說,他沒有很關注政治,不知道還有這一部分。
立即下載
歌佐
5 months ago
一路上跟媽閒聊,「有人投票是在意經濟、有人是在意做事能力,那媽對你來說投票代表了什麼?」媽的回答是,「我不要戰爭。」那時候心裡好像有一點明朗,默默在心裡想,我想的也有一部分是,我也不要戰爭。
歌佐
5 months ago
媽說,戰爭來就什麼都沒了、國外也不敢投資、老闆的兒子教召(教召頻率變高)等等。
歌佐
5 months ago
選後,看開票、分析,和伴侶聊你選後家人的態度,以及首度聊到你是否害怕/擔憂戰爭。對伴侶來說,戰爭變得特別具體是Pelosi訪台的時候,他真的很擔憂打起來。他也跟我分享美國兵推的結果,結論是若要打中將要付出重大代價,而在等待到其他國家援助前,意志堅定/守住第一道防線是重要的。The First Battle of the Next War: Wargaming a Chines...
歌佐
5 months ago
經過了像這樣的討論,對於戰爭的思緒才慢慢清晰:我也是認同自己要強大,當打臺灣的代價越高,越有止戰的效果。我開始渴望了解其他國家怎麼看這場選舉,看到的材料包括國際媒體:「台灣選民拒絕中國」,北京在520前對台壓力動作可能加大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歌佐
5 months ago
反而是選舉過後,我才真的實質的思考選舉──其他只有選前,我才有稍微猶豫政黨票要選哪個黨。以及我才開始嘗試了解與思考,為什麼對媽這個年齡層的人來說,賴等於戰爭(先不考慮其他黨派的宣傳)。
我也第一次嘗試了解國民黨的人有哪些、支持國民黨的人怎麼看這些人。
歌佐
5 months ago
以及因為這篇,以及與媽的聊天,我才意識到儘管立場不同,但是我對政治的感覺其實承繼自媽──因為認為「政治」有許多鬥爭、操作與宣傳,所以不看也不去關心。
在這之前,我關心的多是議題與價值,主要是環境,然後性別、土地之類的說不上關注,但是認同友善這一塊。雖然我知道他不脫離政治,但是我是直到選後,我才開始能夠耐心的嘗試去了解它,也開始想了解外交、經濟,甚至是軍事,這些我過往不關心的領域。
歌佐
5 months ago
「或許最關鍵的是,姊姊相信政治是關於理念的選擇,是關於價值的辯論;但弟弟卻認為那些基於意識形態的吵吵鬧鬧,跟政治人物互相指控論文抄襲一樣無聊,都無非是浪費時間的內耗、是對「好好做事」的干擾而已。

這是兩種不同的政治觀點。姊姊的思維是與藍營父母的徹底斷裂,但弟弟的思維卻與藍營父母有諸多延續。姐姐在今次選舉支持民進黨所謂的「舊勢力」,根源是她從高中時期逐漸長出的、與父母輩徹底不同的世界觀;弟弟和爸媽之間最大的差異,其實在於他對國民黨不再信任,企盼柯文哲能「推倒藍綠高牆」的新政治,其實也奪胎自舊政治。」
歌佐
5 months ago
另外綜合這些選後的關注點,選後結果我擔憂的是認知作戰──柯文哲支持者對於「作票」的質疑,我擔憂這種質疑以及分裂會越漸擴大。
歌佐
5 months ago
其他覺得憂慮之下可以做的:好好關注政治,以及讓政治的討論變成可以日常對談的事;希望可以推廣報導者給媽,媽對政治的感覺來自於周遭親戚、公司,電視和line的新聞,希望可以慢慢和媽聊。

另外和伴侶聊到的共識是人民擔心戰爭,但是政府沒有演練(唉雖然演練一定會炒作要打仗了...),人民不知道戰爭時會發生什麼、要準備什麼、工作位置,不利於真的發生戰爭時的應戰、備戰與資訊戰。

日常可以準備好防災包,以及之後碩士入學後應該會去報名一些急救與通訊的相關課程。《積極行動指南》線上讀/沃草
歌佐
5 months ago
雖然憂慮「台灣可能沒有那麼多時間」,主要來自於這篇:「選舉的結果非常微妙,是台灣人用選票來取得的平衡點,也可以說,這種結果,是台灣人決定延後最後的判斷時機,所以一定還要打延長賽,這個延長賽就是2028年的選戰。」
憂慮資訊戰與中的滲透,憂慮短影音時代下的表演型政治人物,也還是會憂慮選民喜歡的資訊仍然傾向抖音或傳統媒體.......。但是要記得民主是緩慢的過程,每個人或許有他的政治覺醒時刻。以及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不要粗暴地否定他人的聲音(好難)。溝通與持續學習,做好公民的義務。【大選評論】野島剛:台灣問題是世界問題,真正勝負2028年延長賽見真章 - 報導者 The Report...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