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道、教〉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第一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中庸‧第二十三章〉)〈中庸〉開宗明義提出「性」、「道」、「教」三個概念,三者的含義為何?三者之間有什麼關連?「天命之謂性」,人內在光明良善的本性是上天所賦予的,「天命」是原則性的說法,真實內涵還是要從人的道德性體會,儒家不同於宗教,並不是有一個神明在上頭隨時對我們發號施令,而是人自命自令,道德實踐是本心本性的自我要求。「率性之謂道」,〈中庸〉後文講「盡性」,率性、盡性的「性」還是指人的道德性。儒家講的天道廣大無所不包,當然也可以說萬物皆有性,天道、天命同時也賦予了草木鳥獸「物之性」。但「物之性」是因為和人發生關係才成立,因為人有道德的要求,才會活用、善用人以外的物(